
李祥(1921—1945),原名王钟灵,南营留村人,烈士。
民国25年(1936)高小毕业,到交城县城当店员。民国26年抗日战争爆发,李祥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主张号召下,毅然弃商从戎,在孝义县开展抗日救亡工作。是年冬天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孝义一区牺盟会秘书。在平遥、介休、孝义三县日伪军频繁袭扰的交错地东盘粮、大孝堡、桥头、大堡等村庄建立起敌后“小根据地”。他经常深入敌占区,发动群众锄奸杀敌,捐钱献粮,参军参战,并亲往敌据点周围,甚至进孝义县城,散发传单,张贴标语,揭露敌人,唤醒群众。敌人曾张榜重赏捕他,他都机智地在群众掩护下脱险。
民国29年,一次在东盘粮村日伪军穷追下,他跑到学校门口,让学生故意给敌错指方向,使敌人背道而追。在梧桐村道路上迎面与日伪军相遇,他急中生智,混入送葬人群中,身穿孝衫,手提哭丧棒,佯装孝子,化险为夷。
李祥在知识分子、爱国人士中广交朋友,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孝义县二年多时间,经他动员投入抗日工作的达数十人之多。东盘粮爱国民主人土马鸿勋,不但捐献粮款支援抗日,并将6个子女全部送往抗日队伍。李祥还动员名医张子朴等为抗日干部战士看病治伤。这些爱国医生,经常是深夜出诊,义务治疗。
民国30年李祥由兴县晋绥抗战学院学习半年后,到汾阳县七区任区长。他狠抓瓦解伪军工作,发动伪军的父母、妻子说服其儿子、丈夫反正立功。仅民国30年夏季,就有伪军小队长郭守信等20余人携械向抗日政府投诚。
民国31年,为贯彻上级“把敌人挤出去”的号召。李祥调离东县担任武委会主任,兼离(石)岚(县)公路武工队副队长。离岚公路地处抗日根据地,是晋绥八分区与陕甘宁边区重要通道。沿途日伪据点十几处。李祥到职后,日夜出没于敌据点附近,建立秘密民兵组织,配合八路军主力部队,开展地雷战、麻雀战。同时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发动群众对方山城、大武镇、殷家坪、南村、峪口镇等敌据点以断粮、断水等围困方法,结合日本反战同盟的德田等人,向日军喊话。经一年多工作,把离岚公路沿线之敌据点全部挤掉。
民国34年日军投降前夕,李祥由离东调到清源县,出任县武委会主任兼武工队长。回到本县人亲地熟,如鱼得水。他带领武工队,经常活动于汾河两岸,搞得日伪军整天心神不宁,小股敌人不敢出城。李祥不断到县城周围的陈家庄、罗家庄等村活动,有时摸到城关南营留村,在阎军眼皮底下贴标语、撒传单。民国34年12月29日夜,李祥带领小分队由清源县城完成任务后,回到驻地二区北程时已凌晨两点,人困马乏,被尾追的敌人包围,突围时李祥为掩护他人安全转移,自己断后,不幸中弹,为人民献出了年轻而宝贵的生命。
革命历史纪事
(15-16)
15.肖靖、杨治启调入清太工委
1938年3月上旬,清太工委书记赵向荣在赴岢岚县向一二O师民运部汇报工作时(当时清太县工委受一二O师直接领导)提出给清太县工委增派干部,以加强工委领导力量的请求。上级领导考虑到清太县严峻的斗争形势,增派杨治启(中共党员,河南人,延安中央党校四部毕业)、肖靖(中共党员,吉林双阳县人,延安中央党校毕业)二人参加清太工委。3月上旬,杨、肖二人到任,在工委内部肖靖分管组织工作,杨治启分管宣传工作。
16.清太县抗日游击支队奉命外调改编
1938年3月,奉上级命令“清太县抗日游击支队”外调,编人八路军一二O师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和战动总会晋西游击总队第二支队,原支队长杨达发、政委刘永福随队外调。清太县抗日游击支队虽然组建时间不足一月,但发展迅速,至外调时已发展到有两挺重机枪、4挺轻机枪、200多支步枪、手枪、冲锋枪,近400人的具有相当战斗力的地方抗日武装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