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无限好 黄昏亦流彩 ——记离休干部乔光武 作者:许焕云 时间:2012-09-23 次数:19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许焕云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人在时间、空间两大纬度中是非常渺小的,怎样将刹那化为永恒?雷锋有句话说的好,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地为人民服务当中去。这就是雷锋精神,它是可以永远流传并作用于物质躯体的永恒动力。王答乡郝村离休干部乔光武就是具有这种精神的人。
  无私奉献为师生
  乔光武既是家长学校的校长,又是学校校外辅导员,因此他把自己当成学校的一个工作人员看待,一有空闲时间就去学校和校领导、教师们座谈,翻看学生作业、教师备课本,听年轻教师讲课,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改进意见。帮助学校开展德育、教育工作,鼓励学生遵守学校纪律,如果学生犯错误就要给班内扣分,如做了好事就要给班内加分,每天公布,每月总评加分多的表扬奖励,扣分多的批评教育,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团队精神,同时也提高了各班教师的责任心,使学校校风大有好转,学生犯错误的逐渐减少了,做好事的同学增多了。
  2003年在他的号召下,离退休教师每人捐出了一天的工资给学校增添图书、仪器。每年教师节他和关工委成员都要参加,表扬奖励优秀教师,鼓励教师努力工作争取更好的成绩。在2006年教师节,由于学校在全乡考试成绩名列前茅,他代表村两委、关工委给学校赠送了奖状,并写了祝贺词张贴在办公室内。2006年他在本村组织成立了续修家谱委员会,利用业余时间制作了郝村乔氏家谱。在2008年他动员从上海回村认祖归宗的族人乔成模为郝村学校捐款3万元,建起了崭新的蓝球场,改造了幼儿园设施、更换了铝合金门窗。
  几年来他充分利用学校这个教育的主阵地,协助学校对学生进行了传统教育、法制教育以及爱国主义等思想教育,每学期给学生至少上两次德育课,用本村新旧社会变化的事实编写成快板书让学生们牢记并做宣传,讲解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赖宁舍已救人的风格,董存瑞等革命先烈为祖国为人民献身的事迹。给学生们讲述了日寇侵华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和南京大屠杀、大同“万人坑”等血淋淋的史实,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放、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使学生懂得了,只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有新中国,才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八荣八耻”荣辱观后,乔老认识到这是引导少年健康成长的标杆,乔老下定决心,一定要让“八荣八耻”荣辱观进学校、进家庭,他除了组织关工委成员、五老干部学习外,还经常到学校和老师座谈,给学生讲解,让他们认识到落实“八荣八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立即行动起来搞好这项工作,并亲自把“八荣八耻”书写成大型标语张挂到校内醒目的地方。通过上述宣传教育活动,学校的德育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为了搞好交通安全,减少事故发生,他利用广播、板报经常宣传交通法律、法规,同时在学生中进行交通安全教育,配合学校制定了学生“四要”、“十不准”公约,开展“小手牵大手”、“小黄帽”等交通安全教育活动。多年来,郝村未发生过重大的交通事故,被评为“清徐县的交通安全村”。
  丹青妙笔绘人生
  乔老是一个书法爱好者,对书法艺术不断追求,德艺双馨。退休后更是“不作黄梁梦,醉心笔下功,砍田耕日夜,墨海乐无穷”。一年四季,挥毫不止,苦练基本功,提高书艺。楷书、行书、隶书、草书对各种书体反复读贴、感悟、操习,书艺日进。他认为书法艺术的宗旨应该是:思想上给人以启迪,精神上给人以鼓舞,知识上给人以开拓,艺术上给人以享受。所以他把书法作为传播文明、交流友情的桥梁。对向他讨教的青年书法爱好者,他热情点拔与鼓励,对喜爱他的字向他求书法作品的人,他都无偿地满足其要求,并针对不同的年龄、身份书写不同的内容,还当面加以讲解,深受人们的敬仰与钦佩。
  他每年还组织村里的老年书法爱好者,为村民义务书写对联和墙上标语。乔老发现现在青年人中会写毛笔字的太少了,所以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学习书法,由他和三名离退休教师任教,他们热情负责,不辞劳苦,坚持任教。经过培养,大部分学生的书法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有6名学生参加了春节写对联的队伍,有2名学生获得了县书法比赛奖励。他也因能用自己的书法艺术效力社会而引以为乐。
  他把交友作为生活的一大乐趣,有时书友来家作客,也有棋友常来对奕,在与朋友聊天、切磋诗、书、画的欢乐中交流思想、陶冶情操。他把自己融入社会,融入人群,融入公共事业,融入书画艺术之中,所以他生活得愉快充实而有质量,真正体现了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热心公益传美德
  他人老心不老,热爱学习,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服务公益事业。他每天按时收看早晚新闻,学习时事政策,订有《电视报》《老友报》等报刊,每天闲时阅读书刊、报纸,不断提高思想修养,更新知识。看新闻,听戏曲,下象棋,打台球,打门球,丰富自己的晚年生活。
  作为一名老龄委的负责人,他把老龄工作也搞得有声有色。每年“九九”老年节和春节结合村老龄委给80岁以上老人送慰问金的机会,他和学校配合组织小学生开展了尊老敬老、做好事献爱心的活动,学生分组为30多名高龄老人做好事、送温暖,为老人们打扫卫生、梳头洗脸、唱歌跳舞、赠送纪念品,在村里形成了一个尊老爱幼、老幼互动、互敬互爱的新风尚。
  乔老能积极热情地参与社会活动是有精神支柱的,在家中有老伴的支持,让他安心在外工作,在村里有党支部、村委会大力支持,这有力地鼓舞了他和“五老”同志们的斗志。几年来,做到了广播、板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与好人好事坚持不断,调解家庭纠纷坚持不断,关心青少年健康成长坚持不断。为了活跃农村文化体育,村里组织起锣鼓队、健身队、扭秧歌队,体育器材也购置齐全,他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及时组织周边村的青年开展篮球、乒乓球、台球对抗赛,本村青少年友谊赛,不仅吸引了爱好的青少年参加,同时出现了支持者,发动了企业家杨八斤和爱好体育活动的青年张云峰等投资8万多元购置了篮球、乒乓球、象棋、台球等体育器材,建起了灯光篮球场,受到了全体村民的赞扬。2007年他组织了全县第一支少年门球队,利用节假日亲自培训不到一年的时间小门球队员都掌握了熟悉的技巧,在今年县门球协会组织的河东地区迎奥运门球赛中取得了好成绩。
  2007年,十七大召开后,他及时组织村五老干部和关工委成员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的报告,不但自身学习理解十七大精神,同时向村民大力宣传,并亲自到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给学生们讲解十七大的主要内容,讲读《山西日报》登载的“在建设和谐山西上要取得新成效”等文章,结合本村近年来以来建新校、铺新路、打深层井、村民养汽车、盖大楼等新农村建设成就和实现小康村的宏伟蓝图,激发学生对共产党新中国的热爱。
  “苍龙日暮还行雨,老树春深更著花”,年逾古稀的乔光武仍然一如即往的做他喜欢做的事。他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一个永远也闲不住的人,一个永远受人尊敬的人,真心希望他永远快乐,夕阳无限好,黄昏亦流彩。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