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我的妯娌嫂嫂王巧娃 作者:张素凤 时间:2021-02-24 次数:16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叔伯妯娌王巧娃去世已有五年多了,但她瘦小的身材,慈爱亲和的音容笑貌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
  她是一个从小就失去母爱的人,没上过一天学,18岁嫁到任家,丈夫是一个忠厚老实,孝敬父母的老好人、农民。她一进门就负担起照顾公婆的重任,公婆年龄大了,尤其是婆婆,身体不好,是旧社会过来的小脚女人,90度背锅。在三年困难的日子里,她和丈夫孩子们吃糠咽野菜,也要把好吃的留给二老。公公86岁那年不能行动了,我嫂嫂端屎、倒尿、洗尿布,扶起来坐,无微不至地照顾。1963年11月生下骏英才半个月,她的婆婆病了,嫂嫂头上蒙一个棉袄,出来进去的伺候老人,婆婆见人就说,真难为她了,媳妇儿胜过亲生闺女。
  她以优秀的品质,勤俭节约、吃苦耐劳的习惯,慈善的母爱,培育出四个优秀的儿女和孙辈。
  大儿子尔英赶上文化大革命,初中毕业务农,但他很聪明,那年高考因为没上过高中,不敢去参加,但后来他妹妹拿过考题来,他也会做好多,学了三个月修电视,他就什么也会修了。
  老二秀英是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考生,考上山西农学院,参加工作后是市委某单位的处长。
  老三骏英,中考考上高中,上了一个月后又收到中专录取通知书,那时家庭也困难,为了转市民户口就上中专了。她曾是我县党校副校长,去年退休后,她也像她妈妈一样孝敬公婆,做饭、理发、洗浴,还给邻居老太太们义务理发。
  老四再英更加出色,高考是全县理科状元,六县区第六名,一路保送,念完博士。
  嫂嫂的为人街坊邻居都知道且口碑极好,是徐沟地区有名的好媳妇。人人都说妯娌难处,我们妯娌五家同住一个院20多年,亲密无间,有什么都相互帮助,有什么话大家都爱和她倾诉。
  我是一个从小上学后来工作的人,1962年响应国家号召回到村里,结婚后和老公两地生活20多年,他在吕梁,那时交通非常不便利,又加上他是工程技术员,在吕梁新建了两个化肥厂,一年只回来一两次,还是去太原开会路过回来一下,有时过年也不回来。我有三个孩子,多亏妯娌嫂嫂热情的帮助,在我怀孕的时候,大家帮我担水、下地。劳动回来,中午锅里的水刚刚滚开(那时候用的是煤泥),晚上熬好稀饭,从没耽误过孩子们上学,多年如一日。30多年过去了,妯娌们的恩情一直萦绕在我的心中。在她们的帮助下,我度过人生最艰难困苦的漫长岁月。
  嫂嫂是一个没文化的人,但却心灵手巧、宽宏大量、很懂人情世故,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有雷锋的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2014年8月30日,嫂嫂由骏英领着从徐沟来清徐看我。我家在二楼住,她上来后呼呼喘气。我对骏英说你妈是否有心脏病?骏英说等明天去医院看看吧。那天正好我的孩子们也都回来了,我们在一起高高兴兴地吃了午饭。下午我闺女回太原,还把嫂嫂送回三国城骏英家里,嫂嫂还给俺闺女们摘了不少院子里的玉谷叶。可是没等到第二天,嫂嫂于当晚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结束了她八十年平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
  噩耗传来,我们都十分震惊。为别人操劳了一辈子,却没麻烦过别人一天,她就像一支蜡烛,燃尽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出殡的那天,我们妯娌们都哭得感天动地。三周年之日,我们去墓地祭奠,满地是绿茵茵的小草,五彩缤纷的小野花。就好像她把一切美好都奉献给了人间。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