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鸟记 作者:杨晓霖 时间:2021-01-27 次数:18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10月中旬的一天,开车从241县道拐滨河西路时,瞥见路旁的水塘里有一只白鹭,当时便惊喜得不得了,后来又陆续看到有关汾河清徐段出现白鹭的报道,这更激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决计去探个究竟。
  开车沿汾河从贯中桥到南安桥走了个来回,发现不仅有白鹭,还有黑色和灰色的鸟,体型、大小和白鹭差不多,不知是鹭还是鹳,姑且以“鹭”称之。反正不管是什么,都惹得我跟着了魔似的,三番五次地去,总也看不够。
  鹭们喜欢聚集在一起,三五只,十来只,或者几十只,立在水里,伸长脖颈,凝神望着远方,一副与世无争的模样,白鹭则更甚,洁白的羽毛一尘不染,尤其显得恬淡、轻盈、优雅。
  我最喜欢它们闲庭信步的样子,挺胸抬头,踱着方步,偶尔停下来,歪着脑袋,若有所思似的。有时候有的鹭步履也很急,左顾右盼,东张西望,估计是饿了,正在找吃的。它们喜欢吃鱼,也吃虾、蟹、蝌蚪和水生昆虫,当这些小动物出现时,它们的长嘴向水中猛地一啄,便将食物啄到嘴里。我见到好几次它们啄鱼的情形,最有趣的是有一次一只白鹭啄到一条泥鳅,泥鳅不停地挣扎,白鹭一时很难将它吞下去。也不知是泥鳅自己挣脱了,还是白鹭有意将它扔了,泥鳅竟然掉进水里,然而也就一刹那的功夫,白鹭的长嘴立马将它啄起来,然后又掉下,又啄起来,几次三番,有点像猫戏弄老鼠。后来估计是白鹭玩腻了,一口将泥鳅吞了下去,噎得直喝水。
  鹭们在岸上的时候,我看见它们总是缩着脖子在打盹,似乎总睡不醒,有的甚至将头埋进胸前的茸毛里,两耳不闻窗外事。
  白鹭飞翔的姿势特别优美,尤其是刚起飞和将要落下的一瞬间,一对宽大的翅膀缓慢地鼓动,显得从容不迫,气宇不凡。
  除了鹭,在一处河弯里我还发现了野鸭,一大群,有几百只,很壮观。粗看,以为是散落在水面的什么东西,一个一个的小黑点,一动不动,细看,动着呢,有的动得还挺快。
  除了那一大群,还有几个小群落,秩序比大群好多了,像是排着队的,然后突然就想起来儿子小时候唱的儿歌:“门前大桥下游过一群鸭,快来快来数一数,二四六七八……”
  一大群野鸭聚集在一起固然壮观,但闹哄哄得看不清谁是谁,说实话,落单的才看得真切。有一次在南安桥上,看到桥下游过一只小野鸭,它飞快地划着水,屁股一翘一翘的,逆流而上,东瞅瞅,西看看,看到水面有食物漂过,就快速一啄,如果水下有小鱼、小虾游过,它便像个勇士一般,纵身一跃,一个猛子扎下去,几秒后才又露出水面,然后继续啄食,继续扎猛子。
  还有的落单的野鸭,会突然贴着水面窜出去,仿佛武侠剧里的“水上漂”,速度相当快,功夫相当了得,在水面上留下一道波痕。可这么做究竟是为什么呢?是因为受了惊吓?还是因为前方有食物?或者是因为好玩?有谁知道吗?
  我还看到了两只捕猎野鸭的鸟,它们动作迅捷,目光犀利,是鹞鹰吗?
  在我观鸟的地方,时不时有汽车和火车驶过,可我发现鸟儿们并不害怕,然而我蹑手蹑脚地过去,还离得很远,只要有一只鸟因为有人靠近而起飞,其余的就都跟着呼啦啦飞走了。既然它们不怕车,我决定待在车里拍。我看见它们就在不远处,于是暗自祈祷,走近些,再走近些,可它们就是不动,或者向更远的地方走去,你说气人不?还有,待在车里连天上飞过的也看不见了,看来待在车里也不是什么明智之举啊。
  我见过两次别人拍鸟。一次只有一个人,架着炮筒似的相机,待在玉米秸秆里;还有一次是一群人,三辆越野车,拉着迷彩围布,只把炮筒似的相机伸出围布外,人躲在后面,静静地等待鸟儿们出现。那阵势可真大,装备也足够精良,不过据我观察,他们守候的地方并不是鸟儿们聚集的场所,为什么非要守在鸟儿并不多的地方呢?不得而知。也许哪天我也架起炮筒似的相机就知道了。
  太阳西沉的时候,鸟儿们便成群成群地飞上天,不停地变换着阵势,追逐着太阳和月亮,与飞机嬉戏,此刻,且将天幕交给它们,任由它们自在地飞舞。
  鸟儿们还各种的比翼双飞,真是羡煞旁人了。
  天黑了,鸟儿们要休息了,我也要回家了。前两天最后一次去,鸟儿已经不多了,太阳落山后,天气骤冷,冻得我头疼,估计它们去往暖和的地方了。
  想起两年前我专程去鄱阳湖看鸟,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家门口也能看鸟了。”候鸟的出现,说明这两年我们的生态环境好了,但愿我们的环境会越来越好,吸引更多的鸟类来此驻足栖息,为我们增添更多的田园情趣。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