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想当年修铁路 作者:曹玉明 时间:2020-12-11 次数:29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于1958年参加太铁汽车运输队,1959年为修建介休至阳泉曲一条铁路支线,调入侯马工程一处二队七分队。
  太原铁路局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精神,动员全局干部职工齐上阵。有铁路工务段、电务段、车务段、机务段,铁路公安处铁路中心医院建筑段等单位抽调力量支援介西铁路修建。那里有丰富的煤、铁、铝矿资源,线段总长44.9公里,分布六个站即万安站、孝义南站、孝西站、白壁关、兑镇、阳泉曲站,接发列车客车一对,货车44对,日装车1200车,年发送旅客73000人次。
  1959年春,正是春暖花开季节,我们单位40人乘坐解放牌汽车,大家一路欢声笑语,歌声嘹亮,歌儿不断,一路唱着《东方红》、《咱们工人有力量》,上午11点到达白壁关公社下吐京村,当地村民们早已等候,敲锣打鼓来迎接铁路工人的到来,他们主动腾出自己空余房屋打扫得干干净净,让工人们入住。由于几千工人不可能都住上满意称心的房子,仅仅只能重点安排一些女工入住,有的住井庙里,有的住土窑洞,有的安排在牛棚里,我们班住的是圈过羊的窑洞,地上放一层谷草秸秆,铺上苇席,用砖头垒个边,就这样打开行李入住。冬无取暖,夏无凉风,蚊虫叮咬,就是这样的条件,锻炼人,考验意志,没有一个叫苦的。我们分配在七分队四二班,队长王恒伟,支部书记赵冬冬,二班长王巧智,划分出施工片区,工地面积长50米,宽30米,深度15米,明确任务,领取工具,铁锹、洋镐、土筐、抬杆、一顶草帽、一副垫肩,没有一辆平车,小推车,全靠人工肩抬人扛,分队没有一辆汽车,只有两辆马车运送材料及生活物资。
  吹哨子起床,河边洗把脸,吃饭上工地,早8点出工晚18点收工,中午吃在工地。进入工地那天,简单举行了开工仪式,在鞭炮声中轰轰烈烈地干了起来,工地一派繁荣景象,两人抬着土筐,你追我赶干劲大,有的一次抬两三筐,下指标完定额,我因体弱,经常是和女工抬半筐,有时给工地送开水,做些零星活。
  一个月后,评定工资,分三等:一等工资33元,二等工资30元,三等工资28元,我评为三等,每月工资28元。粮食定量:干部28斤,油三两;我们工人标准是48斤,油9两。1961、1962两年,正是国家困难时期,食堂经常用红薯干片和玉米棒制成淀粉包在窝窝头里吃,觉得也不难吃,也许是肚子饿着啥都好吃,有时到老乡家买些鸡蛋、核桃、柿子充充饥。我们是休大礼拜,每半月休息一天,每星期天晚上举行文娱活动,有唱有跳表演节目,演个二人台,唱段晋剧,秧歌歌曲,活跃工人文化生活。
  工地上开展竞赛活动。月评出先进,物资奖励,身穿光彩夺目印有“标兵、健将、能手”字样的秋衣背心,感到自信,无尚光荣,令人敬仰,工作越干越有劲头,个个不怕苦不怕累,冬战严寒,夏斗酷暑,苦战365天,圆满完成了白壁关下吐京工段任务。
  工地转移到上吐京、偏典、疙瘩头,任务是挖山填沟,开山筑路,遇水架桥,这时候工地用上了平车、推车,再不用二人抬土筐。开展技术革新,制造翻斗车运土,铺上轨道,装得多、运得快、效率高、速度快,垫一层、夯一层,四人抬石夯,口里念着个有趣的令子,干得很起劲。数九寒天,挖方困难。一天,安全员对施工前检查不到位,山坡有裂缝,挖土中突然山滑坡,将一名工人埋在一米多深土中,由于抢救及时送往医院,脱离了生命危险。
  这次出事影响到工人思想情绪,有的产生返乡念头,不想再干下去,一名老乡是旷工,不上班被除名,有两名老乡是决心不干了,要回家,并对我说:回吧,工程队活受罪,又是苦来又是泪,河里洗脸庙里头睡,时时刻刻冒危险,不如回到农业社挣工分。两人向队部提交了回家申请书,批准后拿上户口迁移证,离开了工程队。
  那时候我思想不定,先写信给家里说明情况,征求大人意见,父亲来信劝我说,不要看他人是怎样想的,你要安下心来,好好工作,好好干,不要有其他想法,回到家农业社也是受苦,不会坐着享福。人常说,人在苦中练,力在石上磨,有苦才有甜,人生就像一杯茶,总会苦一阵子,不会苦一辈子,安全上多小心点。
  我们在上吐京、偏典、疙瘩头工地整整干了一年多,愚公移山之精神,搬掉了一座山,填平了一条沟,开辟了铁路线。
  工程转移到阳泉曲后,铁木工维修组需要人,我跟上师傅们学了木匠,每日起来拉大锯、截板材,工地支桥梁模型,有时背着工具袋到工地维修平车、小推车。
  工程进度加快,突飞猛进,大队发起总动员令,开展大会战,口号是:脱皮掉肉,苦战90天,三个月争取拿下介西线:即七铺、八通、九西泉,15米长钢轨人工抬,肩扛轨枕,铺石渣,昼夜不停倒班干,终于在1961年元月开门红,全线贯通,圆满地建成介西县。
  通车那天,火车鸣笛声迎来沿途山里老乡,他们骑着毛驴赶着车,十里八里徒步来观火车。战地重游,感慨万分,赋打油诗一首:
  久有凌云志,重上介西线。
  千里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60多年了,有时做梦都是介西线修铁路,因思念已久,年纪大了,我决心趁现在还能走动去那里看看。2018年秋天,我独自一人乘坐火车孝义站下车,转乘公交车来到下土吐京村。村里变化很大,人口由原来几百发展到几千,村建扩大,道路宽广,地面硬化,家家小二楼,几乎不见原样。老者早已不在,都是年轻不认识的,只能和90岁以上的老人聊聊,村里老乡带我找到我们住过的土窑洞看看,我用手机拍了几张照片留念。
  来到原工地看看,站在轨道上望着巍巍矗立的白壁关大桥恋恋不舍离去。一声鸣笛,一列货车飞驰而过,我站在路边观望着满载货物的列车,心里自信地想,这里曾经也洒下过我的一滴滴汗水。我用了四天时间,游玩了每一处我曾经的“战地”,重温自己的青春年华,往事历历在目,思念之情终于释怀。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