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保玉、常箴吾二君逝去不久,人们才从悲痛中平静下来,清徐又一颗文星殒落,而且卯春的年龄更小于前两位文友。保玉七十八岁,箴吾八十四岁,卯春才七十岁。
前些时,《清徐老年》编辑部取新杂志研读,老同志们只说卯春摘他院子里种的柿子,从梯子上掉下来,跌成植物人了,住在太原医院里。我曾叹息,可惜了,把一位多产的文友荒废了。卯春生前曾是县武装部副部长、县法院副院长、县文学学会原会长。他是一位多产作者,已出版了好几部书。有关于他的故乡的《新营旧忆》,关于他们村的知识青年的《火红的岁月》,以及有关清徐革命战争年代的人物故事等。
今年夏天,他找我调查南营学校旧址的“明楼院”史迹、主人,举人巷李祥故居等南营文史,搜集素材,准备再写些清源梗阳的历史文物。
常箴吾逝世后,卯春让编撰一副挽联,给我出题目,叮嘱我要写出最贴切的内容。不其然,怎么他突然就先我这个老朽而去了呢?让我再一次产生“庸才我不死,英杰尔先亡。恨不以身代,恸然为君丧”之慨叹!
前些日子,我刚写了一篇小文章。题目是《名与命》,奉劝比我年龄小的一位文友,要忌讳要名不要命的奋斗精神。那位文友叫林立,他在同济大学教书,已退休,出了七本书了,一定要尽快出十本书。身体已经透支过度。我劝他悠着点,先保证身体健康,有了健康才有一切;没有健康,什么都没有了。他接受了我的意见,健康有了,书也快出齐了。
我的文友呀,一定要悠着点。为国为民做更多的工作,要悠着点,为分享祖国美好的未来也要悠着点。我想,我们不应一再沉溺在对逝者的哀痛中,从他们身上吸取教训,更好地生活工作,延长自己的生命,才是对他们最好的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