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就是那面镜子,你对他笑,他也对你笑,你对他哭,他也对你哭。“春歌儿”去了,当大家都在悲痛伤心之际,我却想要不合时宜地用“笑”的表情符,为他的此行定格一个永恒!
“春歌儿”是我对本家老大哥张卯春老师的昵称,因为他幽默,所以就这样“没大没小”地对这位与我母亲同龄、与我父亲同姓的文化界前辈,这样特别地称呼!
卯春老师的幽默,是那种淡淡笑容下,嘴角轻轻一撇,用他独特的方言与独到的哲理杂糅起来,轻声细语地“留白”三分钟之后,定会让你不虚此“幽”的“默”。此间滋味,是对于人类与世事打破地域与国界的的见解;此间滋味,是对于邻家别院、街头巷尾清洁工与街边摊等一线草民的情怀;此间滋味,是对于文学晚辈、文苑新秀寄予以承前启后文脉传承的厚重!
卯春老师姓张,因了同一根祖,聊天时常常用“老张家”的来昵称;与他交往,在好多对人对事对于社会的认识上,不仅从来没有代沟而且常有共鸣,心下里总把他当作我们本家的一位老大哥,也常常还用“春歌儿”来调侃着称呼他。
初识卯春老师,是他在法院当副院长时。看他写的文章,多是以案说法一类,我深觉枯燥,以为法官的文字除了法便是理罢。谁知有一次读了一篇他写给自己女儿的文字,我竟然被惹得连续看了三回跟着那份细腻的笔触与情感哭了三场,久久走不出那份父与女的入骨情绪。那份父亲对于女儿即将出嫁时的不舍与祝福,竟然那样的牵肠挂肚、细如发丝、柔情似水,那文笔,让我重新认识了这位时任法院副院长的复原军人,作为一名父亲的“温”与“柔”。
卯春老师的思想崇尚自由独立,也常常希望用新理念、新格局能引领解放我们这些被小县城思维束缚着的文字爱好者,期冀我们能如“五四”青年那般,学会自由独立思考并用这份追求自由独立的思想方式,不断孕育成长,不断延续传播,不断优化进化。
自从有了微信,卯春老师就时不时会万里挑一选出一些对自由独立思想极具诠释价值的美文发来,几乎每一篇都会让我豁然开朗,感悟与发现自己所不曾明白的更多人生的道理。并且以“赏识教育”的方式,引领我等追求小县城以外的大格局思维。
一个月前,常箴吾老师去世,我的对于常老的追悼与缅怀,还是委托他代我送去;一个月后的今天,我却要用蘸着泪水的文字,送别这位一直以来,以父兄之爱呵护关爱着我们的本家老大哥,怎不叫人恍如梦魇。
一个月前,为悼念常箴吾老师写出一首能够表达他心意的诗来,他夜不能寐用情至深用一个晚上琢磨了一首诗于次日于我报纸排版前准时发来;一个月后,当身边的文朋诗友提笔研泪,写出一句句他已无法听到的话语时,怎不叫人情同此情!
听朋友说,春歌儿此行,主要是由于踩着高凳子在自家院子里摘柿子时,不小心滑了一下掉下来摔伤的。那一刻,我除了在心里责备他不该老当益壮的同时,却有一幅这样的画卷定格于心:阳光正好,空气晴朗,一首“春歌儿”回旋在他的心中,他的思想的翅膀突然像顽皮的孩子一样起飞,飞起,笑着向天,提着那整颗柿子树上的红灯笼,去追逐梦想……
再叫一声“老张家的”,再呼一句“春歌儿”,带着您春风春雨、春花春草、春耕春耘、春播春洒的自由独立之思想,驾鹤展翅,到宇宙的未知世界里,用灵魂摆渡未尽之理想,用法理与真情调整公平公正之砝码,从世俗的肉身里脱胎,向灵魂的仙境里求索,唱着一曲曲春歌儿,将希望与理想的嫩芽,长成一习习天堂里的四季如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