瞧这“一家子” ——记杨氏太极拳贯中纪念馆辅导站拳友的太极情 作者:刘建斌 时间:2012-09-02 次数:42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刘建斌
  杨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以其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在传统武术中独树一帜。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成为人们强身健体的最佳选择。
  做新闻工作这么多年来,参加过数不清多少次的座谈会,但那一天的那次特别的座谈会是我感受较深的一次。
  8月26日上午,杨氏太极拳贯中纪念馆辅导站20多位拳友齐聚贯中社区活动室,畅谈对杨氏太极的认识,习练太极的体会和感受,真情意切,开卷有益,其乐融融。
  杨氏太极拳贯中纪念馆辅导站成立整整一年,一年来,在清徐杨氏太极拳第一任会长、县人大常委会原主任史侯铁老先生的精心指导下,从最初的三四名学员发展到现在的三四十名,他们中有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有三十来岁的年轻人,有机关干部,有社区居民,大家秉承强身健体的理念,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太极拳、太极剑习练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成为县城城北地区清晨一道亮丽的风景。
  座谈会上,大家畅所欲言。
  清徐中学的张老师是今年4月份才加入这个队伍中的一名“新兵”。他说,长年来在教学一线,工作重,压力大,自己总是感觉身心疲惫,提不起精神,锻炼身体的想法由来已久。那天早晨在户外遛弯时看到这里有人在打太极,站在一旁观看的他被史老招呼进来。起初对太极一点也不了解,但在史老耐心辅导和拳友们热心帮助下,现在越来越感觉到了它的魅力,简直就是入迷了,一日不练就浑身难受,每天精神头可足哩。
  小罗也是被史老“主动邀请”进来的。她说,那天的情景她记忆犹新:“我腰椎问题很严重,能不能治好?”史老说:“只要能坚持下来,一定会很有帮助。”“收不收钱?”史老一下子生气了,“谁告诉你收钱的?”小罗说,习练太极半年了,感觉特别神奇,腰椎病好多了,不知道怎么说才能表达对史老的感谢,她说她一定会坚持练下去。
  花儿姨是除史老外最年长的一位。花儿姨习练太极可有些年头了,七十好几的人了,性格开朗、身板硬朗,态度温和、动作漂亮,在这个队伍里,她既是队员,还兼职教官。花儿姨说,练太极不仅对身体大有好处,最关键的是锻炼大脑,拳、剑、刀,每一个动作都得认真琢磨,仔细研究,不知不觉中锻炼了大脑,大脑活动开了,人就感觉不出老了。花儿姨每天骑自行车来这里锻炼,在她的自行车筐里永远都放着一本厚厚的杨氏太极拳拳谱,每当一个动作有疑问时,她就会翻开书本和大家研究一番,那种认真劲真让马虎的年轻人感到“汗颜”。
  王大姐加入这个队伍才两个来月,在召开座谈会的前天晚上,她在家认真准备发言提纲,轮到她发言时,她“害羞”地从口袋里拿出了“发言材料”,大家一看先是都笑了,然后就沉默了。三页纸的“发言材料”在我想来只有她前几年工作中作汇报的时候才这样过。“原来自己还笑话过练太极呢!慢吞吞的,打得还不让人睡着了,能起到锻炼的作用?有一天,一个院住着的刘站长热心地鼓励说出来练习吧,碍于面子就出来了。出来不几天才发现,这太极可不一般,难着呢!幸亏有史老和大家热心指教,我现在真正体会到什么是柔中带刚、慢中有劲了。前两天照看外孙子呆在家里出不来,可把我给着急的,在家里的窗户旁一直看你们练习,身体不由自主地就动起来了,连小不点儿都在一旁学起来了。”说到这里大家都哈哈哈大笑起来。王大姐还说:“这样一个纯民间的组织,大家都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我心里说不出有多高兴。我也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以后大家有什么困难,只要我能办到的一定不遗余力。”
  武老师是一个特别有心的人,六十多岁的他在这里练得最认真,练得最好,体会也最多、最深。他说:“坚持太重要了,一年来,无论刮风下雨,从没间断过。我想给大家提个醒:每天最好早出来一点点时间,多做热身运动,既有利于身体,也更能练出效果。”他还说:“要多动脑,多认真学习有关太极的书籍和影像资料,做到科学锻炼,希望大家到史老这个年龄的时候也和史老一样,身体杠杠的。”
  刘站长和楞师傅是这个集体中贡献最多的人,今天给这个去太原买双太极鞋,明天给那个捎把剑,从来不嫌麻烦,每一次集体活动,他们都忙前忙后给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热情开朗的刘站长虽说性格就象小女孩,活泼可爱,但刚开始学习太极时却是一副弱不禁风的样子,动不动就感冒,一天到晚少精没神,刚开始习练太极时动作也极不规范,经常自己和自己怄气:我怎么就这么笨呢?一年下来,身体好得没的说,动作也做得很好,史老时不时在矫正动作时这样说:你们看看站长是怎么做的,就象她那样。每每这个时候,刘站长害羞得真就是个小姑娘了,脸红红的,抿着嘴还不好意思呢。“老帅哥”楞师傅凭借扎实的舞蹈功底,刚一开始学习太极时就脱颖而出,他在谈到自己习练太极的体会时说:“做啥都得有股子狠劲,有一段时间,自己曾经睡不好觉,一躺到床上,满脑子都是太极拳的动作和要领,老婆笑着说是有点‘神经’了,这正说明了太极拳的魅力所在。自从练了太极,原来经常感冒的毛病没了,每天早起的习惯形成了,我不太会说,反正好处多多,呵呵。”
  “太让人感动了!贯中纪念馆辅导站的拳友们素质可真高!”富华姨激动地站起来说。富华姨是刚刚在传统杨氏太极拳第四届国际邀请赛上获得佳绩的清徐太极高手,不是这个站的队员。这一段时间,她和另外两名太极高手专门每天早上来贯中纪念馆辅导站教大家太极剑,作为特邀嘉宾,她也参加了这次座谈会。她说,从自己习练太极的经历就能看出杨氏太极拳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十年前,她浑身是病,神经衰弱、腰椎病等多病缠身,一个偶然的机会,跟随史老习练太极而一发不可收拾,十年来,不仅自己体质有了质的变化,就是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她说:“现在不管有什么事,雷打不动都要出来练练,太极拳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了。看到贯中纪念馆辅导站拳友这样认真,这样执着,而且素质都很高,心里很是激动,俺也不会说,总之,好好练吧,其中的好处等再过一年两年后会更加妙不可言。”
  看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发言,史老一向严肃的表情一点一点的舒展开来。不说他二十年多年坚持不懈传承杨氏太极拳,就单单贯中纪念馆辅导站这一年来,他对杨氏太极的信仰,对大家的无私教诲,对健康的理念,对拳友的严格,对一件事的坚持,足以能让每一位拳友受益终身。
  珊珊说:“每天早上五点多,师傅就来到锻炼点,在做完自己的活动后,一直等大家出来,眼巴巴地望着大家前来的方向,生怕有人不出来,‘一日练一日功,一日不练十日空’,师傅经常这样说,那种真心实意、无私奉献为了大家身体健康的愿望想想就让人感动。”
  小布说:“有时候自己也真想偷偷懒,可是一想到师傅为了大家的身体健康,经常在身体不适的情况下还坚持教大家,心里就有一种负疚感,强迫自己坚持了下来。”
  小段说:“师傅经常批评我,我有时还有一点小怨气,但我知道师傅是为我们好,我从心底里感谢他老人家。”
  男小罗是这么多习练者中最年轻的一位,也是史老最喜欢的。所有习练者都被史老“训”过,就男小罗“三天打渔两日晒网”但还没有被“批”过。每当小罗三五天不出来时,史老就会让刘站长给他打电话催促,而当小罗又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时,史老就表露出很少有的笑意,他说,娃娃年轻,觉多,事业也忙,尽量坚持吧。
  说到师傅的好,大家都真诚地表达着对他的敬意,可史老却打住了大家的发言,听听,又开始“训话”了:“一要有一种信仰,一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崇高信仰;二要坚持,只有坚持才会有好的结果;三要认真学习,只有认真学习,才能真正领会杨氏太极的真谛,体会到太极带来的好处。强身健体,太极是很好的选择。希望大家再一次座谈的时候能有更多的体会。”
  两个小时的座谈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感谢声中结束了,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下来,这是一个特殊的座谈会,是拳友自发组织的座谈会,有老的,有少的,有男的,有女的,大家来自不同的岗位,来自不同的环境,但谈话的内容却都十分充实,围绕杨氏太极拳如何强身健体,无套话,抒真情,感人至深。
  瞧好这“一家子”吧,我相信,来年或若干年后,杨氏太极这一传统文化一定会在他们身上体现出来,传播下去,发扬光大。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