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常老两则 作者:珏山 时间:2020-10-30 次数:47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
  记得一风景处有联云:“有鹤松皆古,无花地亦香”,此联若用在常箴吾老先生身上,竟也恰如其分。退而不休的常老先生,这些年愈加亭亭玉立,瘦若鹤骨,壮心不已。一副仙风道骨,一副儒雅之风。生而为人,却具有如此风骨与气派,常老先生真是好福气。
  常箴吾老先生大名久已仰之,打起交道来,却在县文联草创之期。乍一见之,就被其飘飘欲仙的风骨所感染,被其深厚的文化功力所吸引,“不俗即仙骨,多情乃诗心”的句子在脑海油然浮现。在他的一间办公兼卧室的陋室里,或谈诗,或说词,伴着当时常老先生“专属”的香烟——凤凰一品,满室飘香,漫漫地,整个楼里,都似乎迷漫着香味,说不清是墨香、书香,还是烟香。
  不知常老先生少年壮年是何风采,大概一生如此——“生就骨头造就肉,不搽红粉也风流”,充满新新人类所谓的骨感美。用不着“有钱难买老来瘦”,瘦成鹤骨金不换,一辈子无减肥之虞了。
  能与常老先生书房长谈的,却是我在徐沟工作的日子。镇机关与常老先生的住处隔窗而望。“月挂高楼日月台,银光如水水东来”,在其书斋日月台,话题自然涉及徐沟八百年文脉,土生土长的背铁棍文化。其时,也是常老先生诗词、散曲创作的多产期。“谁道斜阳已暮,观花细品花茶。冬寒夏炎过篱笆,秋色晚霞无价”、“笔游自古追秦汉,字不惊人墨不闲,蚕头飞雁雁飞南”、“那管它卧薪尝胆,身清瘦,衣带宽”。那时只觉得常老先生鹤发童颜,心里想之度之:常老先生因了瘦才壮若鹤骨,才有飘逸的感觉。再看镜片后他清朗的眼睛,炯炯有神——这非常难得,不禁让人想起战国时楚国大夫、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来:“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常老先生若稍胖一分,便不大会有飘的感觉;若眼之无神,就会显出无精打采,便会失自然之趣、无仙道之雅了。就像汤显祖《牡丹亭》所言,常老先生确是“一生爱好是天然”。常老先生质朴不媚俗,品高不傲众。论才气,高山流水;论德行,敦厚宽容。这或许就是古人所谓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腹有诗书气自华,是真名士自风流吧。
  诗小雅云:“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散曲创作室顾问,中国散曲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散曲》创刊总编,山西《当代散曲》创刊主编,中华诗词学会、山西诗词学会会员,《黄河散曲》社常务副社长,常老鹤骨铮铮,丹心拳拳,“不改容颜,不解征衫,长风一路度难关”。
  谁曾想,常老竟于2020年10月24日下午溘然长逝。
  鹤鸣九皋,丹心永照。
  二
  常箴吾老先生,名字与真武大帝谐音。
  一日,武志勇与常老邂逅,一时想起一个问题——武志勇下乡,路遇一庙观,内塑一像,神态岿然,他细细瞧,慢慢看,已然明白了是哪个神仙。一知情者见他如此赏鉴,便随口告知:此供的是真武大帝。武志勇曾搞过宗教工作,平常又舞文弄棒——真武,箴吾,呵呵,有了,何不对常老有此一问。
  这日武志勇碰上了常老,便含笑问:常老,某处有一庙观,观内供奉着真武大帝,请问“真武”是何方神圣?常老不慌不忙,双眼盯着他,举起右手,大拇指一指,对着自己,一本正经又抑扬顿挫地答道:明知故问,不言自明。
  一个问得暗藏玄机,突而且兀;一个答得巧而又妙,引而跃如。于是,两人相对击掌,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其实,常老先生与武志勇彼此是心照不宣。
  真武,原称玄武,本为二十八宿中的北方七宿总称。为我国古代神话中北方之神,又称为水神,同青龙(东方)、白虎(西方)、朱雀(南方)合称四方之神。道教称真武大帝。宋朝时,因避祖赵玄朗讳,易玄为真,玄武改称真武。其塑像披发,黑衣,仗剑,踏龟蛇。若给箴吾老先生塑像,笔者觉得,应为白发三千,长风紫衣,手执笔,唇微启,静静一听,却原来满嘴吟的都是“当代散曲”。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