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是什么?家是有妈的地方;家是手足血脉聚在一起开心的欢笑;家是心中那抹对童年美好时光放不下的牵挂;家是倦鸟归来的巢,是游子避风的港……
父亲去世后,由于我们姐妹三个都在外工作,这些年来,母亲就随我们一起生活,她在这家住几月,再换那家住,村里的老宅便常年被铁将军把守。街坊们羡慕地对母亲说:“你生三个女儿比生三个儿子可强多了,生三个儿子,哪能像现在一样过得潇洒?”母亲微笑着应付着人家的恭维,但脸上那一丝遗憾而无奈的笑容只有我们当女儿的能看见。头几年,在每年夏天时,母亲还会一个人回村小住几天,说是避暑,其实最主要的还是放不下生活了几十年的家。后来,母亲年岁渐大,村里的生活条件也出现了一些困难,比如家中常年不用的土锅炉出现破损、村里由于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出现吃水困难等,于是,怕母亲劳累受罪,渐渐地,我们不再让母亲回家住宿,偶尔想家,也是抽出半天时间回去看看。今年国庆适逢中秋,远在北京的二妹想回来一趟。在购买到火车票后,二妹在家族群里问:“回去后我住哪里?”我和三妹都在县城居住,而且两家也相距很近,这几年,由于三妹的孩子小需要人帮忙照顾,母亲一直随着三妹住。我从二妹简单的问话中听出,这次回来,无论住在谁家她都会感觉自己是客人,不如……我的脑海中马上浮现出一个想法。“我们把家里收拾一下大家都回村里过节,有人同意吗?”我的消息刚发出,平常打字缓慢回复信息也慢的母亲竟然带头秒回:“我同意。”随后,我的女儿也马上回复说她也想回去住,于是,二妹、三妹……才不到三分钟,我的提议竟然获得了全票赞成。
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开始张罗着收拾老屋。由于年久失居,家中很多地方都损毁严重,我抱着能将就则将就的原则,认为只要打扫干净凑合着能临时居住就行。母亲则乐此不疲地张罗着、收拾着、打扫着,尽可能地把每个犄角旮旯都收拾得一层不染。她像个开心盼望过年的孩子,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
二妹回来了,我们一家回来了!中秋节那天,大家围坐在阔别多年的家中,举杯邀明月,共享团圆饭,每个人的心情都异常激动,我们吃着螃蟹,喝着红酒,回忆着过去吃红面喝玉米粥的情景,给孩子们讲述着七八十年代有趣的故事,仿佛又回到那些贫穷艰辛而又充满欢乐的日子。
从回来后的当天下午开始,家里就陆陆续续有街坊邻居来串门。大家都说,看见我家多年上锁的大门忽然打开,猜想是母亲回来了,于是都来叙旧。母亲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他们聊着张家娶媳妇李家生孙子、王老汉生病李婆婆去世的事,动情之处,还抹着眼泪感叹岁月如梭。我们戏称母亲是废寝忘食的专职陪客员,母亲端着饭碗匆匆扒拉着说:“证明我在这村里还没有活臭。”说完就哈哈大笑起来。
我家院里有两棵枣树,其中一棵已上百年,每年国庆前后是收枣的季节,但今年由于雨水多,枣儿烂了不少。虽然感受不到收枣的快乐,枣树旁边的花椒树却给我们的整个假期带来了乐趣。母亲说,那棵花椒树本是野生,记得有一年她在院里拣花椒时掉下了籽,第二年就长出一棵幼苗,起初母亲并不知道这是什么幼苗,便怀着好奇的心情留下来观察,后来得知是花椒树,母亲几度想除掉,因为它长在了几株月季花中间。我几次劝阻,这颗花椒树才被留下。几年时光,这棵花椒树竟然长得高大粗犷,红红的花椒挂满枝头,远看就像一团火焰,给秋天的院落增添了一道靓丽风景线。我家院里还有一棵柿子树,树上累累果实将枝头压弯,沉甸甸垂在空中,好似一盏盏红灯笼。“咱家院子真美!”二妹由衷地称赞,同时拿出手机不停拍照。
随后的几天,剪花椒成了我们姐妹几个的主业。花椒树树高刺多,我们便搬来梯子,从小力大胆大的我首当其冲爬上了梯子,二妹带着孩子们在地下张罗着铺报纸、拣花椒,三妹则双手扶着梯子眯着眼仰头观望。“这花椒真香,回北京时我一定带点。”二妹闭着眼睛用力嗅着刚剪的花椒,一脸享受的神情。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院里进来一只猫,这是一只黑白黄三色相间的猫,进来以后就朝着我们“喵喵”叫喊,并且撒娇似地移步人群中卧倒。作为养猫世家的我们,都停下手中活计过来围观,孩子们更是喜出望外,一个张罗着给拿吃的,一个张罗着喂水。吃饱喝足后,这只可爱的猫咪没有要走的样子,而是毫无顾忌地和孩子们玩起了游戏。我们一边猜测是谁家走丢的猫,一边盼着它能多待些时间在我家。果然,到天黑时,这只猫没有要走的意思,也没见有人寻找。7岁的外甥开始张罗给猫搭建房子,他将饼干盒子拆开,找了点旧衣服垫在里面,还将盒子周围剪了几个洞当窗户。孩子乐此不疲地忙碌着,还要给猫起名字。“一定叫个好听的名字……特朗普怎么样?”外甥冲着他的妈妈问。三妹一咧嘴笑了:“怎么能叫这个?我看今天是中秋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三妹话音未落,外甥已抢过话头:“那就叫圆圆吧。”于是,从那天开始,我们家新添了一名成员——小猫圆圆。
自打有了圆圆,外甥再也不吵着玩手机了,一有空闲,他就站在院子高声喊叫“圆圆!圆圆——”懂事乖巧的小猫知道是在叫它,很快就跑过来,孩子开心地与圆圆玩耍,甚至晚饭以后,我们大家都在屋里,外甥还一个人开着昏暗的灯在院里陪圆圆玩。
一周时光很快过去,眼看分别在即,二妹在收拾行李,她将我们亲手剪来的花椒装了满满一袋子,我说:“这都够你吃一两年啦,以后炒菜时放入咱家的花椒,菜里能吃出家乡的味道,更能吃出家的味道。”母亲在收拾屋里东西,她将碗筷用塑料袋套好放在柜子里,将被褥叠好打包放在床底,说:“这样明年我们再想回来住时翻出来晒晒就可以啦。”孩子们则蹲在圆圆跟前不停用手抚摸,同时恳求我们带回去养。因为条件不允许,我们不能答应孩子们的请求,但保证为圆圆托付一个靠得上的邻居收养。
拎着行李出了大门,扭头回望,老院里依然五彩缤纷、果香四溢,这个给我们一生带来美好回忆的暖窝,这个让我们无论长多大都惦记向往的地方,这个时时刻刻等待我们归来的港湾,正以它的深情和厚重目送我们远去。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没有难过和不舍,因为母女连心,因为手足情深,因为心中有爱,我们回来得开心,离开得也安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