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村小,在山区腹地,有52户121人,曾经是建档立卡贫困村,已于2017年脱贫摘帽。
我们村是山上为数不多的几个靠种地有些收入的村子。大家信任我选我当党支部书记以来,我就一直带着大家摸索着发展山区的特色小杂粮。尤其是这几年,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帮助下,我们拿到了无公害土地认证、注册了自己的“萧画河”有机小杂粮品牌,把健康无污染的粮食送到城里的餐桌上,村民们的生活也都有了奔头。
我们脱贫靠的就是种地,种地可是个辛苦活。农民们从清明节种下去到处暑收起来,风吹日晒劳作在田间地头,晒得跟炭似的,手上都是老茧,身上也尽是老伤。靠辛苦劳作得来的收成,咋能不珍惜。想想我小时候一年连麸子面馒头都吃不上几顿,吃不饱更是常事。现在生活越来越好,就连我们村的33户贫困户也吃穿不愁了,大白馒头也能顿顿都有。可是咱农民,尤其是靠着种地为生的农民,还是把每一粒粮食都看得很重,一点儿也不舍得浪费,更看不得年轻人们浪费。
现在,党和国家号召大家节约粮食不浪费,真是一个好举措。咱农村人虽然没啥大文化,但是老话讲:“穿衣吃饭量家当”,饭吃多少就做多少,不要说把饭菜掉在桌子上,在我们农村就是掉在地上也要捡起来看看怎么处理一下再吃,这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好习惯。尤其是想要教育自家孩子不浪费,家里的大人就不能惯着,孩子们能吃饱就行。享受生活,也应懂得日子就得简朴着过,不是必须多做多剩,而是应该讲究有营养,而不是浪费。
要说不珍惜粮食的人们,说到底,还是他们没经历过种地的苦和累。有条件的话,人们应该到农村真正实践一回播种、除草、浇水的耕作流程,体验农民种地的辛苦,这样再回到饭桌前,肯定就不舍得浪费粮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