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联合国拉响警报,称全球正遭遇50年来最大粮食危机。再将视角转向国内,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加上南方洪灾的冲击,我国加强了对节约粮食的号召。
央视批评有些大胃王吃播浪费严重,出现了假吃、吃后催吐,甚至意外身亡等乱象,这些行为造成不同程度的浪费。作为一名大学生,出于在减肥期间感受吃饭的快乐,也带有一定猎奇的兴趣,我也曾在网上看过一些大胃王视频。观看过后,我不禁产生了思考,这样的吃播依靠猎奇心理吸引受众,除了获得流量和薪资之外,是否会对社会进行不好的引导呢?我认为应当始终清晰认知自己的饭量,不应盲目模仿“大胃王”吃播的举动。
节约粮食看起来只是个人的小事,但乘以14亿人,就是天大的国事。节约粮食,就是餐桌上的“断舍离”:比如在家里力求每一顿饭都“光盘”。我们家的秘诀是:每次做饭后参照残剩情况进行总结反省,逐渐找到最适合的食量。如果还是有剩饭剩菜,尽可能利用其进行二次加工。购物时,只买近期要吃的食材,以避免因饭菜过期造成浪费。同时尽量在饭后去超市,以减少因一时饥饿买过量的食物。在外就餐点菜遵循“少量多次”原则点餐:充分利用平台数字化的优势,多参考美团、大众点评上食客的评价,借鉴服务生的建议,根据所在餐厅的饭菜规格点餐,比如一些餐厅给的量较大,我们就少点一些,给的量小,我们可以多加几个菜。如果掌握不好菜量,可以选择一些餐厅根据用餐人数和用餐性别推出的一人份、两人份、女士餐、儿童餐等。
思想上的转变也是关键的一点。拒绝“点的少就是不给人家面子”“牌面不够大”等落后观点。始终牢记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尽管我们国家的粮食储备较为充足,但作为公民仍然应当保持忧患意识,放远目光,让更多的人吃饱饭,吃好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