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尧文化、晋商文化、非遗文化、醋文化、贯中文化、葡萄文化……一系列带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资源文化,成就了清徐的历史文化底蕴。县委、县政府依托资源,把公益性文化活动与百姓的幸福指数和满意度挂勾,不断加大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建设投入,把文化事业当作一项惠及民生的工程来抓,使全县城乡文化由管理型文化体制向高度的文化自觉迈进,使群众在充分享受文化福祉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转型发展和社会的进一步和谐。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政府主导,城乡联动,创新机制,全域覆盖”的工作方针,在政策引导、设施建设、活动开展、品牌打造、经费保障等各方面全面推进,全县形成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方面扶持激励,出台《清徐县社会文化扶持奖励办法》、《清徐县关于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措施,另一方面不断加大保障投入,连续几年重点实施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投资1.5亿元,新建了集文化馆、图书馆、美术馆、体育馆、全民健身中心、科技馆、档案馆、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文体活动中心,在新的“五个全覆盖”中,县政府对乡、村文体场地建设直接投入达到860余万元之多,吸引拉动社会资金投入文体设施建设累计达到1.2亿元。我县先后被国家文化部、山西省政府命名为“全国文化先进县”、“山西省文化十强县”、“山西省文化强县”和“山西省文化建设先进县”,在省文化厅公布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达标率大评比中,我县达标率高达97.92%,位居全省第二。
政府投入、政府主导,推动了全县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目前,我县有农村规模性秧歌队46支,票儿班35个,锣鼓队121支,背铁棍175支,旱船65支,篮球队64支,武术队15支,乒乓球俱乐部6个;有各类文化协会12个,体育协会14个,正在筹备和完成的文化研究会6个;有县城文化广场7个、篮球场20多个,健身路径11条,健身站16个。
为了进一步繁荣基层群众文化,县委、县政府连续几年举办了中国清徐架火节、醋文化节、葡萄采摘月、桃花节、荷花节等群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文明之春”、“梗阳之春”、“醋都情韵”、“醋都新韵”大型民间文艺汇演,以及架火晚会、醋都庙会、大型灯展、书画摄影展等系列活动,每年参与的群众多达30余万人。与此同时,开展“三下乡”已成为每年的“惯例”,县财政先后投入资金,为乡镇和村级文化场所配备了多种活动器材。结合新农村建设、城乡清洁工程,创作了反映新农村建设的歌曲、舞蹈、相声、小品、快板等20多个节目在全县巡演。县政府投入700多万元,打造了以山西清徐嫦娥文化艺术有限公司为龙头的民营剧团,每年送戏下乡达800余场。此外,每年为农村群众放映各类农业实用型、科技普及型、知识教育型影片2400余场。俊英
打好“文化牌”唱好“文化戏”
我县文化惠民工程滋润万千百姓
作者: 时间:2012-08-31 次数:213 语音阅读: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