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着青藤成长 作者: 时间:2012-08-29 次数:39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吴国娟
  看了王君老师的《“容错”二则》之二《教育不仅仅是温暖的等待》,我想起了自己的错误的“容错”生涯。
  那是师范毕业后第二年当班主任,由于我太善良,心太软,又非理性地坚信“好老师应该是温柔的老师”,我不接受老教师给我的“不能对他们太松了,该严就得严点”的善意提醒,我尊重他们、关爱他们,我用尽一个青年教师全部的热情来爱他们。然而,他们在爱中变得放纵,得寸进尺,一次次让我心寒。在严峻的现实面前,我不得不反思自己的做法,理性地考虑老教师的“严师”理论,接下来是,“我终于忍无可忍,决定不再忍!”“我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结果是他们收敛了不敢胡来了。
  王老师事后反思到:看来,有时候,我们一厢情愿的“容错”学生们并不欢迎。教育真的不仅仅是要给学生快乐,更是需要给学生快感。宽松到了“纵错”的地步,学生享受完了那点点最初的浅薄的快乐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懒惰是人的天性,而渴望有节奏、有价值、有追求的生活也是人的天性。“容错”到何种地步才能点燃美好的天性而抑制住罪恶的天性,这其中大有智慧啊!
  今天看到王老师的这篇教育感悟时我更科学地认识到了教育中的“容错”,更理性地认识到“教育不仅仅是温暖的等待”,教育中也需要“该出手时就出手”。
  想起之前看过的一篇满分作文《勒着青藤成长》:常常会反感于生活中的种种规矩、原则,以为它们是追求自由的桎梏,是扼杀创造力的元凶。然而,离开它们,生活真是那么美好吗?恐怕不尽然。果真如此,我们很容易从放松滑向放纵,最初的欣喜将会被随岁月而渐次累积的茫然所取代。徘徊于人生岔路口时,我们仍然希望找回曾经的那些规矩和原则。瓜果尚且知道为了成长宁愿被青藤勒住,那我们这些自命有超群智慧的人类又该如何呢?我想,善待自己不是简单地抛却原则,而应适当地坚持原则,寻找一些能有助于自身成长的“青藤”。当然,被“青藤”勒住,难免会不舒服,不自在,有时甚至会感到伤痛,会留下永不磨灭的伤痕。但为了成长,付出这些代价又何妨呢?毕竟善待自己不是追求一时的轻松,而是为了得到永远的快乐。
  从这篇学生的习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学生真实的需要,他们是普通的人,所以他们身上自然有惰性,但他们也是向善的,他们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想想当年,曾埋怨孩子们不知好歹,今天想来,错的不是孩子们而是自己,自己给孩子们的并不是他们成长中真正需要的养料啊!
  李政道博士在《教育和生命的重负》中写到:教育就是让受教育者不仅要善于忍耐,更要自觉地承担起人生的重负,是将重负背在肩上,然后用手中的刀雕刻它们,刻出生命的神采,以挽留轻飘易逝的时光,实现自我生命的创造性价值。
  我认为,通过卸去生命的重负而获得愉快,这种愉快是浅薄的愉快。真正的愉快的教育,是让同学们学会以一颗坦然平和的心,面对生命成长中的种种压力,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保持乐观愉快的心态。此时,教育所给予的愉快,是学生在承担重负的过程中迸发出的创造的快乐。
  李博士的这段文字给“愉快教育”作了一个很好的解释,它应是教会孩子坦然愉悦地面对生命的重负,而不是帮他卸去生命的重负。
  孩子们像瓜果一样,他们需要勒着青藤成长,这真是应该引起我们教育者的注意,尤其是刚刚走进这个园地、热情有余而智慧不足的青年教师。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