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缘分始于痴迷
80年代初,十一、二岁的李全亮在这个特别贪玩的年纪里,恰逢武打片盛行的时代,他被《少林寺》、《霍元甲》等一系列火爆武打片中一套套精湛的武术动作深深吸引。武术,以一股不可抗拒的魔力,吸引他不断走近、走进。少年李全亮会在看完电影后凭着记忆自制沙袋,沙袋虽然做得很简陋,却是他少年时期最爱的一样宝贝。不仅如此,他还在闲暇时带领平日要好的七个哥们一起模仿《霍元甲》里的武术动作,更疯狂的是就连在上学路上都不停地翻跟头。回顾那时的自己,李全亮笑着说:“那是种想要挑战、有点叛逆的感觉!”
B成功源于执着
1994年冬天,十八岁的李全亮怀揣当兵的梦想来到了军营。令他欣喜的是,他终于可以在这里得到系统学习武术的机会。课堂上,李全亮认真地向教官请教理论知识,课余时间还与来自山东从小习武的战友切磋武艺。不久,李全亮对散打和咏春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尤其钟爱咏春拳,钟爱它的敏捷快速和刚柔并济。退伍后,李全亮为了生存不得不把自己的武术梦搁浅在了心中。可是多年习武的习惯却没有改变,李全亮依然坚持每天跑步,压腿,做基本功。儿子出生后,由于抵抗力差,总爱生病,李全亮突然就想到了武术可以强身健体的功能,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决然把年仅六岁的儿子送到了少林寺出身的师傅李小刚的训练班里。经过一年多的学习,儿子的身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欣喜的是儿子也渐渐的爱上了武术。李全亮重拾对练习武术的热情是在2010年。那年,在生意场上摸爬滚打多年的李全亮感到疲惫和浮躁,这些世俗的心情使他难以静下心来。这时,他想起了那个埋藏在心中多年的武术梦,他知道只有练习武术可以使他那颗躁动的心归于平静。于是,李全亮将自己打拼多年的事业全部交给了妻子,背起简单的行囊远赴山东,向一个曾经的战友学习那套一直让自己放不下的咏春拳。整整三个月,李全亮潜心学习。这段日子,他再次感受到了武术带来的特别的快乐。回到家后,李全亮干什么都提不起精神。经过反复思考,他终于明白了自己想要什么,他想要学习更加完善的咏春拳法。于是,李全亮再次毅然决然再度出发,向李小龙的师兄黄淳梁的弟子王斐学习。在那里,他刻苦学习,虚心求教,不怕苦不怕累,只为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学成后,李全亮回到家,总想要把中国武术发扬光大,却苦于无从下手。也许是武术真的和李全亮有着不解之缘,经朋友介绍,他加入了太原市奥林武术学校清徐分校,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少儿武术老师。
C武术造就品质
谈起武术,李全亮总是滔滔不绝、津津有味。他说:“打拳就像写文章,拳打得到位、细腻就特别好看,也耐人寻味。”当我们问他教这些十来岁甚至更小的孩子有什么感受时,他看看孩子们用功练习的身影笑着说:“生命在于运动。孩子们练的就是精气神,在这里他们不仅能接触到更多的小朋友,最主要的是可以强身健体。”交谈中,李全亮最让人铭心的一句话是:“既然喜欢就要做到最好,不能半途而废。在教学时,不想枉费家长们的苦心,要教就要教好!”武术,不仅带给李全亮强健的体魄,更赋予他武术精神中的正直和善良。
练武好比制酒,经历的考验和磨砺越多,就会越加香醇、地道,魅力四射。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像李全亮一样加入到习武中来,使中国武术的精髓渗透到每个人的生命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