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徐版“芝麻开门”说开去 作者:珏山 时间:2020-08-14 次数:24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洞门洞门几时开?”都沟石窟“牧童化道”的传说,被称为清徐版“芝麻开门”。经过民间的修饰与夸张,便带上了神异的光环,连一向正统严谨的地方志也予以录入,可见传说的广泛和力量。其传说流变有三:
  清光绪《清源乡志》载:“屠谷村西北岩香寺,相传有牧童者过岩下,闻岩内忽作声曰:‘洞门几时开?’牧童心异之,如是者数日,一日,漫应之曰:‘今日开’。言未已,訇然一声,山崩数丈,现出石洞二,中有石佛大小数百余,须眉如绘。村人于其建寺矣。此宋元祐间事,至今香火犹盛。”此其一,特点是虚实相生,最后一句说明洞门开的时间。
  另外,还有两个变异:
  一个是母亲版;
  一个是媳妇版——牧童即放羊娃,怎么会有婆姨?民间传说难免偶有破绽或前后抵牾。
  这俩个变异版本的共通之处,都是牧童讲,母亲或婆姨告:若再问,现在开。
  三个版本的结果,是“现出石洞二,中有石佛大小数百余,须眉如绘”,弥勒石洞两侧像石还未成形,属于坯模阶段,牧童化道,成了护法使者。
  上述三个版本的传说,无非要诉说三个所谓的朴素道理:一是遇事别着急,沉住气,有主见;二是慢慢来,欲速则不达;三是不能偏听轻信,洞门若再晚开几日,雕像就全凿好了。
  千佛洞外的牧童和羊之石刻造像,或有两种可能:一是唐代雕刻时已经凿有牧童和羊了;二是唐代并未雕凿牧童和羊。“牧童化道”的传说,乡志说“此宋元祐间事”。清光绪《清源乡志》又载:“元祐三年七月十五日塌出石洞,壁间有小佛像无数,俱不见锥凿之迹。相传有牧童成道于此。”据此,牧童和羊的雕凿为宋元祐年间(1086——1094)所为。清徐县政协文史委编《清徐古寺庙》中说,“窟凿于唐代,宋元祐三年(1088)续凿”。岩香寺现大佛宝殿(竖三世佛)后中窟口左顶外缘的石刻文字,清晰地显示了续凿的年代:宋元祐三年十月十五日开洞,宋元祐四年七月□六日毕功。
  人们或许会问,石窟怎会半途停工进而掩藏封存了呢?在弥勒洞窟中,有人题写了这样的感叹和设问:“岩香寺接碧云洞,佛像千尊造化工。既典后人留古迹,缘何事半不终功?”
  都沟石窟开凿于唐会昌元年(841)年。会昌是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的年号。武宗推行一系列“灭佛”政策,并于会昌五年(845年)四月达到高峰,下敕灭佛。这一事件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史称“武宗灭佛”。受此影响,都沟石窟只得在会昌六年(846)初停工,并将其悄悄掩藏封存。一直过了近两个半世纪的宋元祐年间,才因“牧童化道”而重新问世。
  都沟石窟的美丽传说,不仅是际遇经历的概念,也是一面镜子,鉴以映照石窟的鬼斧神工,折射以千佛洞为代表的大唐气象。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