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笑对聚少离多的寂寞,扛起整个家庭的重担;她们,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选择默默奉献;她们,守候在军人身后,一起铸造那枚军功章。她们有个可敬的名字——军嫂。今年“八一”建军节,县妇联推出线上主题宣传活动,宣传清徐“最美军嫂”感人事迹,展示她们的时代风貌,点赞她们的坚守和付出,弘扬她们的大爱精神。
李佳飞:嫁给军人,无悔的选择

李佳飞是东湖街道通湖路社区工作人员,是一位服役14年的现役军人妻子,她为了丈夫的理想和信念,以一份执着和爱心,坦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承受着和爱人的聚少离多。她说:“我知道军嫂意味着艰辛和孤独,但我愿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结婚5年来,他们一直过着聚少离多的生活。多少次儿子半夜发烧、生病住院,自己身体不适,没有丈夫的陪伴,只能独自默默承受。
今年疫情期间,由于部队的特殊性质,李佳飞的丈夫在大年初一被紧急召回,开始了近半年的封闭式管理,全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期间,李佳飞身怀二胎,并有了先兆流产的症状,她只能一个人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李佳飞在疫情防控、“三清五治”“两下两拆”工作中,任劳任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军嫂特有的敢于担当、高标准严要求的意志品质,受到了领导、同事的充分肯定和一致好评。
武慧茹:丈夫守着国,我守着家

武慧茹是清徐县人民医院的一名普通护士,丈夫在甘肃服役,她一人既要上班,还要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她没有怨言,一心支持着丈夫。她说:“军嫂就意味着你要付出更多,既然选择了艰辛和等待,就不能享受平凡的家庭生活,不能一起上下班,不能一起看电视,不能雨天送伞,不会入梦是你醒来也是你。”
她在山西,他在甘肃,相隔1500多公里,坐火车需要19个小时,以前从来不看新闻的她变成了新闻迷,从军事“小白”成了“半个军事通”。怀孕、产检都一个人完成,女儿出生瞬间也没看到丈夫,有委屈、有埋怨、有眼泪,但是在病房看到急匆匆赶来的丈夫后,就释然了,虽然丈夫不到宝宝满月便回部队了,但她知道,比起小家,国家更需要他。丈夫参加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集训。看到丈夫所在方队威严、整齐地走过天安门,她激动、自豪。她曾问自己,嫁给军人后悔吗?答案是否定的,“不!不后悔!丈夫守着国家,我守着小家,这是我的责任。”
刘金芳:我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刘金芳是徐沟镇中心卫生院的一名医师,她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某部队现役军人的妻子。结婚10年,聚少离多,归期不归成了他们两口子生活的常态,曾经千里还乡前脚进门,随后便接到紧急任务,马上归队。10年来,她没有收到丈夫送的玫瑰花,但她珍藏着丈夫立功时的大红花,她没有浪漫的情人节,但她有无数次丈夫定下归期后热情的期待。参加工作以来,她以“惟愿天下无疾”为座右铭,钻研技能,以仁爱之心施救之术,急患者之急,更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之余加班学习,考取了药师资格证。
今年年初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她不顾自身安危,主动请缨加入到医院道路卡口的队伍中。军嫂的身份让她的人生与众不同,让她的生活尽是迷彩斑斓,正如《致橡树》诗中描写的那样:“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融在云里。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