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诗词中品味“童韵” 作者:少华 时间:2020-06-01 次数:64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在唐诗宋词中,名篇佳作俯拾皆是,而有关儿童内容的诗词,也在其中占有一席之地。有的诗作清新自然,读来趣味盎然。“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首《回乡偶书》,旨在表达长年背井离乡的人生况味,诗中写到天真无邪、文明礼貌的儿童形象。儿童这一“配角”的运用,使得诗情诗意大增,不失为古代诗词长卷上的“惊鸿一笔”。“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一个小孩撑着小船,偷偷地把白莲采回来,水面上的浮萍留下船儿划过的痕迹。这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池上》中的诗句。“篱外谁家不系船,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急向柴门去却关。”篱笆外不知谁家的小船忘了系缆绳,被春风吹进了钓鱼湾。正在水边玩耍的小童以为有客来访,急忙跑向家报信,忙乱中却把门给关上了。这是唐代诗人崔道融《溪居即事》中的诗句。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儿童的活动,前一首将偷莲儿童的天真幼稚、活泼淘气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后一首通过白描手法,把儿童特有的好奇、兴奋、热情、急切心理浑然天成地写了出来,恬淡而有韵味。
  有一种儿童即景诗,颇有特色。其代表作有中唐诗人胡令能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清代诗人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两首诗虽然内容简单,但儿童“专注垂钓”和“闭口捕蝉”的场景却描写得十分传神,将儿童的率直和本真充分表现了出来,让人回味无穷,亦可从中窥见诗人“童心未泯”。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南宋诗人范成大就抓住这一点来作文章。他在田园组诗《四时田园杂兴》写道:“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诗中描写的是夏日农村繁忙的劳动景象。儿童看到大人忙碌,自己也没闲着,也在桑枝底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果。明代苏士潜尝言:“孔子家儿不知骂,曾子家儿不知怒。”此情此景,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良好家风、家教对子孙后辈示范引领的重要性,同时能激发起我们注重家风、注重家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南宋诗人杨万里在《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里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乡野美景图。追蝶儿童在田间地头无拘无束嬉戏玩乐的场景,堪称“诗眼”。诗人正是借助这个“诗眼”来婉转含蓄地表达其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心境,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宋词方面,令人印象深刻的写儿童的词作有北宋文学家晁补之的《阮郎归》和南宋末年爱国词人刘辰翁的《满江红》。《阮郎归》全文是:“儿童嬉戏杏花堤。春归不解悲。重来草露湿人衣。无花空绕枝。曾学道,久忘机。一尊甘若饴。平生鱼鸟与同归。临风心自知。”《满江红》全文如下:“十岁儿童,看骑竹、花阴满城。与新第、桐乡孙子,高下齐生。倚枕不寻柯下梦,举头自爱橘中名。但有时、米价问如何,公助平。东西塾,听书声。长短卷,和诗成。总神仙清福,前辈家庭。试问凌烟图相国,何如洛寺写耆英。甚天公、属意富民侯,银信青。”这两首词里的儿童嬉戏杏花堤,醉心看骑竹。古人惯用“竹马”代指儿童情谊,“青梅竹马”更是男女儿童两小无猜的代名词。人生苦短,乐趣本无多。儿童大可不必故作成人的老成忧思状,而成人每遇心术不正、贪念上心、虚荣满腹而愁苦难耐时,则要向儿童学习,以求取得童心本真的心灵抚慰和心理平衡的自我调适。
  诗言志,歌永言。晁补之和刘辰翁叙写儿童玩闹之乐,显然也在某种意义上表明其抗拒尘俗的“未泯童心”。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是南宋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里的千古绝唱,描写的是温馨而又和谐的农村劳动场景。小儿卧剥莲蓬的认真与专注,难免让读者产生“边剥莲蓬边偷吃莲子”的联想,顽皮小儿形象跃然纸上。
  丰子恺说过:“世间事物的真相,只有孩子们能最明确、最完全地见到。我比起他们来,真的心眼已经被世智尘劳所蒙蔽。”众所周知,丰子恺一直就是“儿童崇拜者”,他认为,成人有时需静下心来反思、反省自己的所做作为。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经典诗词作为古代文学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写人记事也好,描景状物也罢,绝非为写诗词而写诗词,而是皆有浓厚的情感融入其中。诗词中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无不寄托着诗人或词人的情绪体验、观点主张、意志表达、价值取向,儿童诗词概莫能外。
  品味诗词中的“童韵”,需淡泊名利,回归人性的本真!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