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阵阵 作者:锋杰 时间:2020-05-29 次数:18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走在回乡的路上,金黄色的麦浪在夏日的暖风中摇曳,一阵阵麦香飘过来,我不由自主停下脚步,闭上眼睛来了个深呼吸,思绪一下子就回到孩提时代。
  那时的麦收真叫一个累呀!老少全动员,全家齐上阵,全靠勤劳的双手。麦收前几天人们就开始缝补口袋,把镰刀磨得倍儿亮,甚是锋利。紧接着在地头拔掉一片麦子,用耙子把泥块打散,细细地耧平之后,泼上水,用碌碡轧实,作为打麦场。当这些工作就绪后,麦子也该上场了。
  收割的时候,老少皆弯腰抢收,任骄阳如火炙烤,任汗水浇透衣背,谁也不肯落在后面。实在累了,慢慢挺起累驼的脊背,腾出手来捶捶近乎麻木的腰身、擦擦汗水,望望地头,咕咚咚灌一气儿凉水,抖抖肩膀,挥起镰刀,重复着那一送、一掏、一拉单调又简约的动作,一定要赶在雨水降临之前把麦子收到家才放下悬着的心,让一年的汗水不白流。没有参加割麦的小孩子,任务就是挎着篮子或背着筐在割完麦子的地里拾遗留下来的麦穗,孩子们也知道“粒粒皆辛苦”。
  接下来就要打场了。把麦子运到打麦场后,用牲口拉着石碌碡满场转圈,碾过一遍,用杈子把麦秸翻一遍后,再碾一遍……这时,该是扬场高手大显身手的时候了。扬场是个技术活儿,这活儿最劳累,抓起一把带糠的麦粒测测风速和风向,然后场地上的麦粒被一锹一锹地送到簸箕里,一道道漂亮的弧线就出现在空中。扬的扬,扫的扫,只要风顺,一大堆麦子很快就弄完了。若没有风,只好静等风的光顾。晚上若没有收完,小孩子们最乐意干的活儿是看场,他们在麦场上恣意翻跟头或钻进麦垛子里躲猫猫。麦子收回家后扛到房上,在烈日下晾晒几天,麦粒干干的入仓,人们悬着的心就算放下了。最后一个任务是把已脱粒的麦秸用杈子挑到一角积麦秸垛,大人一边挑,小孩子在麦秸垛上一边踩,直到堆结实。没个十天八天,麦收夏种任务是很难完成的。
  一场麦收下来,人们筋疲力竭,灰头土脸,裸露的后背晒脱了皮或晒出水泡。虽然苦累,但是人们的脸上始终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这个时候,大家一改平时的节俭,油条、啤酒、肉等好吃好喝的端上餐桌让人享用,一扫疲惫劳累。这样的时光,已过去多年,但仍令人无比怀念。
  时光在流逝,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麦收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脱粒机、割晒机等先后登上麦收舞台并成为匆匆过客。随着国家包括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强农政策的持续实施和先进科学技术、农业机械工业的强劲发展,农业已实现了耕种收机械化,小麦大型联合收割机的普及使颗粒归仓成为一蹴而就的事情,把更多的农民从繁重的人力劳作中和土地上解放了出来,昔日躬身弯腰、镰刀飞舞的人海抢收战已成为过眼烟云,田间只闻机器欢唱,繁忙迅速又秩序井然,只需少半天工夫,小麦就从田间到房顶晾晒了,或在地头直接出售,同一地块当天就可完成夏收夏种。
  想到这些,愈觉得我们赶上了国家的好政策,赶上了好时代,愈觉得麦香,愈加珍惜今天的幸福时光。这时,白乐天的那首诗自然而然地就响在耳边:“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垄黄。”不知道他老人家若看到今天的麦收时节如此轻松简单会作何感想,又该会多么诧异啊。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