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伴练字 作者:张仲杰 时间:2020-05-22 次数:24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老伴一生,从事教学工作。退休之后,读书便成为她一天之内最为重要的事了。订有多份书报,床头与沙发边,摞着平时没有时间阅读的书籍。每日与书报为伴,手不释卷,时光过得充实而快乐。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听觉差了,视力也差了。特别是做了白内障手术之后,读书与看电视节目时,视力就犹觉困难。于是,老伴果断地决定,适当减少读书与收看电视的时间,拿起毛笔练习写字。
  老伴端坐窗前,身体笔直,悬腕写字。那支毛笔也是笔直地立在手指之间。可见,一生书写的功底仍然操纵在手。老伴首先练笔划。她牢记着“点点像桃,撇撇像刀。”的古训。眼盯着法贴,将点、横、竖、撇、捺、折、钩、提等八种笔划,一个一个地写在纸上。当她掌握了这些笔划的基本笔法之后,开始练习与这些笔划相配合的字。于是,在我们的书桌上,便出现了一张一张,神彩飞扬的楷体字。上点字,守;下点字,亦;左点字,恩;右点字,心……上向挑,次;下向挑,莫……长横字,五;凹横字,天……等等。老伴对自己要求很严,不仅要搞清楚一个笔划在相对的字中的位置,而且特别注意这个笔划的起落变化。有的由粗到细,有的方笔入笔圆笔收笔等等。进一步注意笔划相互间的关系。就在这些变化配合之中,达到匀称美观的效果。往往一个字要练习多次,边写边对比,直到完全与法贴上的字一模一样了,深深地扎根在记忆之中。老伴练字的时间,虽然不长,已经掌握了许多有书有法的字。一个个飞动有神,真令我十分羡慕。
  老伴在掌握基本笔划之后,便专心致志地练字了。她写的第一个字是大海的“海”字。她先目不转睛地看着帖上的“海”字,嘴里不停地吟叨着,“长点、长点、提点。”“短撇、短横、撇折、横折勾、长横、上下点”。依据这些点划的位置,将三个点一个一个点地写在纸上。写好了左部的“三点水”偏旁。她又与帖上对比,将“三点水”练习了多次,直到这个“三点水”偏旁的形状和位置都正确了,才开始写“海”字右边的“每”字。又是一笔一笔地核对笔划的形状与位置,直到与帖上完全吻合了,才将左边的三点水,和右边的“每”字结合起来写一个完整的“海”字。写海字时,她又注意到每一个笔划的变化与轻重表现。她说,海字三点水的上点,藏锋入笔,转向行笔,回锋收笔,写成长点;中间的点,落笔要轻一点,写作上轻下重的长点;最下面的挑点,切入落笔要重,出笔要快一点写得钢劲有力。每字的短横,要左粗右细,由重到轻;中间的长横,要掌握得轻重的用笔力度。中间稍细,起笔和落笔都要重一点。就这样。经过几天的练习,终于写成一个与字帖上完全一致的“海”字。“海”字写好的基础上,她又找出了“流、沙、沫、淌、浪……”等多个偏旁为“三点水”的字来,进行练习。她说,我就是要通过练习同一偏旁的字,掌握更多的同偏旁字。这样,一个偏旁一个偏旁要练习好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偏旁的字练好了,再根据法贴综合练习。接下来的日子里,老伴每天早饭后,便开始练习写字。下午也照常安排了写字的时间,雷打不动地坚持着,憧憬着写字的未来。
  想想我自己的练字,与老伴对比,却也感觉到有不小的遗憾。退休以来,我便开始练字了。在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我确实投入了不少宝贵的时间。写过柳公权的玄秘塔,颜贞卿的多宝塔,欧阳询的九成宫,赵孟頫的福神观记;王羲之的兰亭序,顾逸之的行书大字贴,黄自元的(楷书)九十二法;写过隶书歌诀,正书歌诀和王羲之的草诀歌。而且将上述法贴都背诵在在我的记忆深处。如果我也能像老伴那样练字,一定会有较大的收获的。遗憾的是我缺少老伴的认真精神,时至今日,仍然收获甚微。近日里,我也像老伴一样地,将我练习的几个条幅,一个一个字地纠正,加强练习。期盼着未来的进步。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