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 爷 作者:王彦平 时间:2020-04-20 次数:28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每年约定俗成的祭扫节,特别是伫立在爷爷奶奶墓碑前时,与二老相处的镜头,便像过电影一般,浮现在眼前。生动的印证了著名诗人臧克家,那首脍炙人口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爷爷的故事,我在先前出版的散文集《甘露心滴》中,断断续续写了一些,但总感觉意犹未尽。后来,看到西楚王村志里,有对爷爷盲人摸象般寥寥数语的点评,更觉有一肚子的不吐不快。
  爷爷王保山,字敦伦,(1901—1999)享年99岁,生于徐沟丰润村,晋商后裔。随着家族关东生意的败落,曾祖父目睹满清朝政的腐朽堕落,与入侵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华民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被列强瓜分奴役的不堪境地。将长子爷爷和次子二爷爷,(乳名二货,字敦汇)读罢私塾,便送到太谷一家建筑科班,师从谋生手艺。爷爷学泥瓦匠,二爷爷学木匠。兄弟俩从十几岁便心手相依,走上了建筑求生之路。他们兄弟俩千回百转转战南北,学徒的十几年里,先后远游到安徽、镇江、西口银川、包头等地,兴修过宅院、祠堂、神庙、会馆等。直到我记事。爷爷柜子抽屉里,还保存着一沓泛黄的,山陕会馆、城隍庙、关帝庙、文昌阁、观音庙等手绘建筑结构布局图纸。说到这里,还有一桩趣事。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之初。父亲与书画笔友,山西金石书道研究所李元茂同志,谈起古建彩绘的话题时,父亲说爷爷毕生专攻古建筑,他当小儿喜欢绘画,还是被爷爷画的松竹梅岁寒三友图启蒙的。还记得爷爷保存着五台山某个寺院的建筑结构图。这话引起了李元茂先生的颇浓兴致,便拽着父亲立身去找爷爷问个究竟。找到耄耋之年的爷爷,问起此事,爷爷却轻描淡写地说,“早就被你儿子(也就是我)偷偷用背面切成了演算本用了。”这便是我一生引起爷爷最无奈遗憾的一件事。一直隐瞒着,怕父亲知道后揍我。多年后,还是被追查出来。据后来爷爷给我讲,当时的李元茂先生(后来调海南省任书法家学会主席)比父亲还可惜,当场扼腕叹息。
  三十年代初,爷爷随奶奶落户到西楚王村。那是因父亲出生时,住在十几口大家庭四合院儿里,曾祖父给每个房间限量食用油点灯。月子里的父亲,晚上一关灯就哭,有时我家屋里通宵开灯。曾祖父既责怪奶奶费油,又嫌弃长孙夜哭。倔强的奶奶,一气之下满月离窝儿回了娘家,就再也没回过丰润村婆家。毕竟爷爷在外承揽工程,为孩子耗费点儿灯油,爷爷肯定是满足供应的。后来曾祖父曾跑到工地暗查爷爷的帐目,工地账房告诉爷爷“当家的,您老当家来查账了!”爷爷说:“那你给查了?”伙计说“哪能呢!”之后迫于曾祖父母的舆论压力,爷爷与二爷爷的兄弟联手便土崩瓦解了。之后爷爷单枪匹马,闯荡五台山承包过寺庙修缮,在那里结识了五台山石匠,并结盟联手,合伙承揽过省城督军府的房屋修缮工程。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爷爷就给我讲过,他年轻时见过坐着高头大马敞篷车,留着小胡子的督军阎锡山。家乡附近的太谷、祁县、平遥、汾阳等,远近有钱财主家的宅院,甚至祖坟陵园建筑工程,爷爷都曾承揽过。日本鬼子占领的那几年,没了家户修房盖屋了,爷爷便沿街叫卖起了小货郎,以维持国难时期一家的生计。当时凭着一辆自行车,还偷偷趁夜从太谷给西山八路军贺龙中学,贩运过白布匹呢!
  解放初期,西楚王村响应党的园田化的号召。为引潇河水灌溉,规划渠成网地成方,兴修了几十座农桥和水闸涵工程,几乎都是爷爷一手设计并施工的。文革后,村里多种经营开办了个砖窑,想修建一座新的大队部。村支书摸黑找到家里,与爷爷筹划。既没有那么长度的大梁,还想盖个二层楼房,爷爷苦思冥想,仿造修拱桥的模式,给村大队部盖起一座全砖灰拱形圈梁的二层楼。这座小楼一直被村委会使用了几十年,改革开放后才拆迁更新。爷爷一辈子走村串户,给乡里乡亲们,盖过数千座民房宅院。但干过最轰动徐沟城的工程,是上世纪60年代初,为东南坊修缮的粮油加工厂。那个时候,国家初建,百废待兴,人们新建房屋的不多。爷爷常年辗转在徐沟城,串房檐修建民房住宅。当时,东南坊有座供应全公社米面油的加工厂,大型磨面机就安装在从前晋商豪门“天禄堂”的三层单梯楼上,昼夜不停的机器震动,日久天长,使古色古香的独体住宅楼难以承受,中部弓出了个大肚子,危在旦夕。但磨面机还在不停的运行,关系到全公社人民的吃饭问题,加工厂不敢停下来。领导找了公社、又找县里,通过县里找到太原市,请省城建筑公司,来现场勘察一番,便摇摇头走了。最后,加工厂的领导辗转找到我爷爷,咨询看有没有维修法子。爷爷说办法是有,但运行机器必要时还是得停。加工厂领导说最多能停一天半至两天。爷爷经过一番勘察和精心筹划,将这个危机四伏的工程承揽了下来。利用土方上马,搭建起脚手架,采取剔肉正骨方案,从变形倾斜最低层面拆出一道豁口,打上重力支架,逐级拆补往上矫正,兼顾墙体内柱更梁换柱。未出半个月,这座危楼受损部分,安然更换为钢筋龙骨内柱,混凝土砖灰墙面。而且磨面机几乎没有停机。之后,曾经勘察过这个工程的省城某建筑公司,专程派人来观摩一番,冲着爷爷翘起大拇指,啧啧称奇。
  好了!爷爷的奇闻轶事越讲越多,如今是集成芯片节奏,文章写长了都是啰嗦,权当是对村志的一点儿补遗吧。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