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身担当初心铸 满院经典唱大风 ——韩永胜与他的山西表里山河晋韵文化创意产业园 作者:本报记者 张月英 本报通讯员 杨宗新 时间:2020-04-15 次数:601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唐风晋韵承古意,秦砖汉瓦展新章。两软两硬撑立柱,四大板块架横梁!
  位于山西转型综改示范区清徐潇河产业园区,紧邻祁县乔家大院、榆次常家庄园、太谷三多堂等著名景点,地处晋商大院黄金线路、红色文化同蒲铁路线上的山西表里山河晋韵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文化和旅游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保护单位,中国食文化研究会会员单位,国家级书画等级考试点、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走进晋韵文化产业园,静心聆听环园而绕的小桥流水,依序参观已然成型的砖雕博物馆、木制模型小样博物馆、非遗传承基地,渐成雏形的中国面都与晋菜餐饮基地、戏曲博物馆、晋韵大数据研究中心、红色教育基地……眼前心中满是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生动景象,这里,收藏着晋商神韵的前世今生;这里,续写着山西民居的大院文化;这里,描绘着表里山河的沉稳厚重;这里,萌芽着“一带一路”的商机生机!
  坚守民族文化自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二十四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晋韵文化产业园董事长韩永胜而言,是根植于内心深处的信仰,发端于初心深处的使命。而文化产业与事业之于韩永胜而言,则是一种“你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你”的灵感碰撞与相互选择。
  在这座晋韵文化产业园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元素的植入,特别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晋商文化的表达,真可谓淋漓尽致、淋漓酣畅!
  喜欢看中央三台综艺节目《国家宝藏》的观众,一定对其中的很多国宝守护人记忆犹新。他们精彩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传奇,为国宝“代言”,用挚爱守护,每一件宝贝,都凝聚着他们的一份深情。而这位晋韵文化园主人韩永胜,其守护挖掘的国宝却不仅仅一件,而是满满的一院一馆。
  出生于徐沟镇新庄村的韩永胜唱过戏、开过饭店、办过学校,现任县工商联副主席、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谊会常务副会长。曾连任两届市政协委员、县政协常委,我县二青会火炬手,国家级非遗项目清徐砖雕第四代传人。他曾与父母和弟弟们一道艰苦创业,将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小餐馆,辛苦经营成名满龙城的清徐人家、享誉三晋的晋韵楼大酒店;他着眼未来,心系文化教育事业,创办了清徐县永兴实验小学、五星级幼儿园——永兴幼儿园。与此同时,打小儿喜欢玩“盖房子、搭戏台”游戏的他,长后将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天生的兴趣链接得津津有味。从搭戏台到当晋剧演员,从做砖雕、搞建筑到一手创建了以培养适应全球化进程、推动“一带一路”发展,能代表“国字号”品牌的各行业工匠级高端人才为己任的晋韵文化产业园,他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当主角,做主人,舞出人生新境界,舞出生命新高度。
  第一次采访他,是在2009年4月。时年,已一手创办了永兴小学与永兴幼儿园的他,致力于打造一所国际文武学校,向着培养国际化高端人才冲刺。学校特聘“武术王子”原文庆担任教练。从他对未来教育的着眼点可见,其站位与视野:一为国际品牌,二为文武双全。之后,这所饱含他热血与心血的国际文武学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如其所愿。然而,也正是在他这种高瞻远瞩教育理念与方向的铺垫下,清徐县徐沟教育园区内的各大院校如雨后春笋般接踵而至:康镁科技学校、山西省警官学院、太原幼儿师范学校……
  第二次采访,便是他的晋韵文化园雏形时期。当时,他的园区仅仅是一大片空地中,只有一条长长的走廊两旁,一字排开他四处收集来各种造型的砖雕摆件。得知这是他想要打造的文教艺术园区,想想巨大的投资建设与他眼前这些“家底”物什,总感觉他的理想与现实有着难以逾越的距离。
  六年后的这次采访,再次走进晋韵文化产业园,最深触动我内心的,是他办公室内一块黑底金字题为《感悟人生》的座右铭。
  人只有自我尊重,发挥潜能,贡献国家,服务社会,才能让生命有价值。
  生命讲传承、扩大、升华,传承人生就是不断成长、不断升华、增加能量的过程。人应:身做好事,意存好念,这是真善美。有了真善美生命才有意义。人生在世,山河大地供你所需,要让父母老师领导朋友接受你,你必须要有礼貌、勤劳、负责任等基本素质。每个人的价值贫富智愚能量都不一样,但每个人的生命都是贵重的。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施人之恩,不发于言;受人之惠,不忘于心。人应诚信互敬有担当,恩怨分明,积极上进,发挥正能量。
  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园主人韩永胜一手创办的这座晋韵文化产业园,其初心可追溯到他的童年。7岁那年,他无意中看到外婆在泥砖上刻了幅“狮子滚绣球”图。更为有趣的是,这块外婆雕刻的“传家宝”,经过近50年的岁月辗转,而今竟偏爱地传到他的手中,成为引领他创办晋韵产业园的一把金钥匙。正所谓世间不缺乏美,缺的是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打从这块外婆的砖雕作品进入他视野的那一刻,他就想着长大后也要把最美的图画刻在最国风的秦砖汉瓦上,用刻有最美图案的砖石盖出他心目中最漂亮的城堡,同时让这种美仑美奂的建筑艺术世世代代传承下去。
  2003年,37岁的韩永胜毅然决然放下其他挣钱营生,投身到纯手工砖雕技艺的学习中。拜山西省百位名人之一的杨宗新先生为师,从传统的烧砖技艺学起,选土、制泥、制模、脱坯、凉坯、入窑、看火、上水、出窑……一步步朝着实现儿时梦想迈进。同时,他将自己所学所长,运用到建筑实践中,他一手创办的永兴幼儿园、永兴实验小学,其建筑造型风格,成为徐沟镇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摸爬滚打十多年,才艺长进许多,钱也赚了不少,但他所赚的钱,远远撑不起他越来越高的人生理想。
  六年前,韩永胜背起行囊、关掉手机,开始不余遗力地收集散落在民间的各种砖雕艺术品。他的足迹踏遍太谷、祁县、平遥等地,累计行程数千里,共抢救收藏各朝各代的砖雕艺术品2500余件。
  与此同时,在清徐县和徐沟镇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他倾尽毕生积蓄开始创建晋韵砖雕艺术博物馆——晋韵文化产业园。从最初的规划设计到每一件展品的陈列布局,真可谓呕心沥血、绞尽脑汁。施工最紧张的时期,他在工地打着地铺,一连三天两夜没能合眼。一个个灵感、创意,井喷式从其脑中掠出。他不眠不休着了魔一般立即将其记录下来,怕稍有困顿这些灵感便会稍纵即逝悄悄溜走,再也追不回来。就这样,整整六年时间,他将生活调成静音模式,闭关建馆,真可谓:“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2018年,建筑面积达1.7万余平方米、藏品3000多件的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
  2020年春节,一场疫情突然袭来。这位闭关六年的清徐汉子,积极支持县委、县政府防疫工作,捐赠200箱医用消毒酒精用于全县疫情防控。同时购置方便面、酒精等爱心物品,支援徐沟镇一线执勤人员。元宵节当天,他特地购买1295份元宵,为全县医护人员送上一份特别的温馨与祝福。
  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值此复工复产的大潮中,这位新晋商绸缪六年,集建筑雕刻、戏曲、教育、餐饮“四大板块”于一体的博物馆,集尖端人才+科研课题、一碗面+小吃一条街“两软两硬”于一体的文化园,正瞄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战略支撑平台,合着“四为四高两同步”的总体思路和要求,聚焦建设文明开放富裕美丽太原的目标,在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进程中,在清徐县“三年大变样”的征程中奋力开拓、砥砺前行。
  横向布局四大板块
  ——以全省“四为四高两同步”为坐标
  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改革为要、创新为上,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35年与全国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按照山西省“四为四高两同步”总目标,晋韵产业园横向布局的“四大板块”:建筑(雕刻)、戏曲、教育、餐饮,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继承晋商“无中生有”核心精神理念,为晋韵文化园横向布局了“四大板块”。
  从晋韵产业园打造的第一大板块——建筑(雕刻),可见其主人对于文化产业的入骨挚爱。晋韵产业区是一处仿古风格的博物馆集群,它的建筑风格既体现出博物馆的大气开阔,也植入晋商大院中雕栏玉砌的玲珑别致。
  一进园区大门,对面一幅古朴凝重、大气端庄的砖雕影壁矗立眼前。这块影壁总面积有160多平方米,由七八个师傅雕刻了4个半月,13个人安装了3个半月,历时近1年才得以竣工。”砖雕影壁正中雕有一个超大的“道”字,最后一笔末端拉长,象征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影壁的北面,是博物馆的主体建筑——古色古香的晋韵砖雕艺术主馆。馆内收藏有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砖雕艺术品2000余件、新创作品1200余件,同时,还有不少精美的木雕、泥雕等作品。
  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唐晋文化委员会、非遗研究院办公室均集中于此。未来,中国食文化机构、历史沿革、章程、宗旨,唐晋委员会会长、副会长、秘书长各自的职责,下一步发展目标,将通过展板的形式得以体现。
  主馆内展出了不同朝代、不同规格、不同地域的众多砖雕作品,以及徐沟古城的复原沙盘。众多的砖雕作品,每一幅都蕴藏着工匠们精巧的构思与双手的温度。主馆门前,是一个宽敞的广场。草绿色橡胶场中间,大大的玫红色“晋韵”二字格外醒目。未来,这个广场将成为徐沟背棍等非遗项目演出场地。值得一提的是,清徐背铁棍数百年来其传统众抬三人,而今晋韵园保留原有传统精髓基础上加以突破,打破纪录创新为众抬七人,上面的七仙女能够为大家天女散花呢……
  广场东边精美的木结构建筑是以砖雕为主的晋韵非遗传承学院,几位师傅正在专心地工作。清徐砖雕延续着“秦砖汉瓦”传统技艺的精细做工,从原料选取到全部完成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三十多个环节,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
  而在园区博物馆的设计中,每一处都凝聚着他的匠心。例如主馆砖雕、木雕博物馆的二楼,其横跨度9米。建造时,由于跨度太宽,专业人士建议他中间加个承重梁柱。追求完美的他总觉得宽敞的大厅中间,加个梁柱不舒服。一天晚上,为此事辗转反复睡不着觉的他,突然想到古建筑的雀替,其不仅美观,而且有力学原理在其中。这一灵感让他无比兴奋。这一创意将跨度9米的大厅两侧各装1.5米的雀替,使得横跨度变成6米,既美观又省事,令专业人员都为其叫绝。
  晋韵产业园古色古香、雕梁画栋的建筑风格,正是以山西大院为范本,结合现代建筑元素,对于晋商大院古典神韵的一种弘扬与传承。这里,将成为其文化园四大板块的博物馆、大观园!
  第二大板块:以五大戏曲博物馆为传习演义基地,把戏曲的种子撒向民间。
  戏曲说古道今,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国戏曲艺术面临活力不足、剧种减少、人才断档、市场萎缩等问题。
  2019年6月,晋韵产业园成立山西晋韵戏曲博物馆筹备工作组。用现代博物馆的理念充分发挥戏剧特有的灵动性、张力和表现力,将博物馆的静态的收藏、陈列与戏剧的灵动表现结合起来,发扬光大其公共文化功能,以更好地弘扬和传承戏曲文化。
  产业园广场南侧的空地,是正在加紧建设的五大戏曲博物馆。在已经建成的第一个博物馆门口,是一个名为“根深叶茂”的榫卯结构精致造型,层层叠叠,斗拱飞檐,充分展示着晋韵产业园匠人的匠心独具。
  晋韵戏曲博物馆将展陈五大剧种:晋剧、蒲剧、上党梆子、北路梆子、外加国粹京剧,五大戏曲博物馆:一剧种一个博物馆,一人物一个典故,一脸谱一个故事。以戏曲博物馆为平台,聘请原省文化厅老领导、老专家曲润海、郭士星和著名演员王爱爱、李月仙、魏建卿等戏曲名家亲自坐阵,弘扬传承最专业的戏曲文化,教授戏曲学院学员,挖掘整理失去的东西,创新发展时代新篇,通过戏曲教化凝聚人心。晋韵戏曲博物馆的建成,更填补了山西作为戏曲大省却没有戏曲博物馆的这项空白。
  走进已建成的一座戏曲博物馆中,开阔恢弘的大剧场内,两排梁柱俨然成队,犹如舞台上喊着“威武”的兵丁。顶部造景由14700个构建组成,全是纯手工榫卯结构。戏曲博物馆由舞台、观众席、面食表演美食区三部分组成,中间用立层隔开。这种布局使人不由想到童年在村里露天看电影,看戏时在剧场周边窜着买小吃的欢乐情景。
  五大戏曲博物馆,既是剧场,也将成为五大剧种的戏曲实训基地,成为未来戏曲新秀的摇篮与集中地。
  第三大板块:教育园区:包括戏曲学院、餐饮学院、砖雕等非遗传习基地、数控车床、服装等职业技术学校,园区还将通过戏剧脸谱、砖雕摆件、服装样板等道具造景布置,通过面食表演等开设市场,使高大上的文化产业不再因“束之高阁”而无法生存延续,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链条,使“阳春白雪”的艺术理想走进“乡里巴人”的现实生活。同时将文教产业的这种模式,结合现实选择性拷贝到“一带一路”之中,让文化自信更加生动、鲜活,接地气,有后劲!
  园区以博物馆分区,每一个博物馆内,均衔接并开辟有教学专区,与非遗传习相结合,从而形成品牌文教博物博学的聚集地。
  除此之外,正在策划的红色教育基地——初步拟定为“清太徐抗日英雄纪念馆”,也将是晋韵园教育项目的一大品牌。
  清太徐抗战曾经密集活动的同蒲铁路,恰好就在晋韵文化园这一片区。晋韵园大门外道路,原来就是同蒲铁路,当地人称火车道。
  晋韵园红色教育基地,其内容将以我县王立岗军长——双枪李向阳原型为线索。上下串联起太行山、吕梁山,追溯到领导王立岗军长抗战的左权将军,被王立岗护送过的的朱德、彭德怀,直至追溯拓展到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围绕清太徐抗日活动事迹立体拓展开来。红色教育基地,将通过发掘红色旅游,将英雄们的事迹,毛主席游击战的思想等,通过实物、故事及多媒体展示出来,使大家牢记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第四大板块:晋韵旗舰餐饮。
  理想的实现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土壤中,思想境界再高都得能填饱肚子再做事。只有文化产业化,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地保护与传承。对于文化,摸爬滚打这些年,韩永胜有着切身体会。文化人需要生存,传承需要持续生存的基本条件。让文化传承弘扬继承,必须融合发展。选择可以让文化生存的产业空间,为以文养文加装马达。
  雕刻博物馆广场西侧已建设完成的二层建筑,被规划为晋韵晋菜传承学院。这里将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扶持指导下,以唐晋文化委员会为轴心,集中聚合国内高精尖端的食文化大师级阵容,包括钓鱼台总厨、人民大会堂总厨、中南海总厨,谭家菜传承人、全聚德传承人,挖掘创新研发中国菜。日前,晋韵旗舰餐饮最新研发创新出的高端菜:海珍炖品佛跳墙、菌珍炖品观自在,成为产业园餐饮版块的高端品牌。而其菌类食材的需求,将有力带动我县食用菌生产基地的进一步壮大发展。
  与此同时,餐饮区内部装潢完成后,游客可以在里边体验徐沟沾片子、豆腐干、灌肠等非遗美食的手工制作流程。以餐饮为主业建设食文化博物馆,将进一步带动我县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从而为文化产业、文化事业的长足生存发展夯实基础。
  纵深拓展两软两硬
  ——以全县“五大治县方略”为杠杆
  党建立县、企业强县、科教兴县、产业富县、环境靓县,是我县新时代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治县方略。当前,晋韵产业园四大板块的构架体系,正按照“两软”标准,紧抓“两硬”主业,以“五大治县方略”为杠杆,聚精会神行走在复工复产大潮中。
  日前,在我县通报表彰的疫情防控优秀共产党员中,作为晋韵砖雕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韩永胜榜上有名。党建立企,是晋韵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重科教、强产业、靓环境,是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鲜明特点。
  在谋求纵深发展的顶层设计中,该园高瞻远瞩,紧紧围绕“两软两硬”:两软即尖端人才+科研挖掘;两硬,一碗面+小吃一条街,全力以赴创品牌。
  2019年7月,晋韵产业园被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吸纳为会员,并主持成立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唐晋文化委员会。中国面都将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的指导下,以中国面食文化为主体,以山西晋韵文化为支撑,系统深入地研究探讨其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促进面食文化相关行业、专家的广泛交流,倡导科学、健康新理念,推动面食文化融合科技、创新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实现传承发展、互利共赢、共同繁荣、造福人民。
  由韩永胜命名的唐晋文化委员会,其唐晋二字有着深远的历史内涵:据记载,尧帝始建都于清徐,后迁都临汾,孟封镇尧城村即是早期唐国都城。尧,上古五帝之一,是轩辕黄帝玄孙。因德才兼备,被推为首领继位为君,史称唐尧。晋韵园此唐晋之唐,即唐尧之唐,其格局着眼于将中国食文化,追溯到华夏民族文明史之源头根脉之意。同时,结合国外已有盛名的唐人街,唐晋之名意味深长。总之,其宗旨目标即是要让中国食文化研究会唐晋委员会打造的“一碗面”与小吃一条街,立足清徐,走向世界!
  对于培养人才的紧迫感,韩永胜感触颇深:抢救中国餐饮文化精髓任务艰巨,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去支撑。传统的宫廷美食,钓鱼台、人民大会堂特色厨艺,如果不及时挖掘整理就可能会失传。研发失传的保留现有的,将数百年前皇家吃的宫廷美食,与现有的国宴厨艺结合并传承下来,决不能让“汉堡包”“热狗”等外来快餐,将我们民族传统的饮食文化挤垮、弄丢。
  对此,晋韵产业园首先锁定“两软”标准,即广纳国内顶尖人才,组建餐饮业科研团队挖掘抢救、整理创新,同时开办职业学院,为研发整理中国菜、为中国餐饮长足发展,聚集培养最顶尖、最权威的专业人才。
  同时开办餐饮学校,通过举行全国性餐饮厨艺表演、烹饪大赛,开设高级研修班,将国内外顶尖人才集中到晋韵园来,结合清徐三年大变样目标,让清徐成为更多顶尖人才安居乐业的集聚地,让中国菜后继有人。
  再说晋韵园的“两硬”思路。
  一碗面,它不仅代表山西,而是要代表中国。其关键在原材料,原材料锁定原产地品牌材料,要绿色环保无污染,而且是一流品牌产品。一碗面的佐料啥都没有,只是中草药。不能有任何添加剂、防腐剂。一碗面品种多样:诸如针对老年人的要软和,针对儿童研发适合其口味的,结合孩子成长补钙补维生素,要有中外通吃的口感。通过技术人才精细化研发,啥体质的人适合吃啥的面配啥菜,吃出营养吃出健康。一碗面的利润全部给员工,晋韵园的利润点就是产业链条的的边角料,如老咸菜、灌肠、豆腐干,产业园的目标是,通过搭建平台让员工利益最大化,利润让给第一线的人。
  一碗面将撬动带动更多相关产业,比如做咸菜的原材料,我县西谷往东,集义往西,这一片全是盐碱地,高粱玉米产量低,五谷杂粮也不种,最适宜种白萝卜、胡萝卜,再比如小王村、徐沟武家庄种白萝卜,亩产都在8000到1万斤。再比如做豆腐干、灌肠的原材料。
  保障质量与安全,食材很关键。晋韵餐饮将严把一二三产产业链条,一产是地头原材料,不仅严格杜绝转基因产品,而且必须是最地道的原产地食材,二产中央厨房加工,三产是直营店或者派送点。再比如带动新媒体行业,将研发出来的每道菜,通过抖音、快手等教给大家,诸如红薯与啥搭配女人吃上美容,集义的南瓜小武的枣儿如何搭配有营养,砖雕木雕有几道工序等等。
  第二硬打造“小吃食品一条街”,就是要在中国食文化研究会监制下,把最好吃的、最健康的美味,做出来全部放到小吃一条街给大家吃,让旧时历朝皇家菜,飞入寻常百姓家。
  小吃一条街的每道菜、每一个小吃,其营养价值的搭配都量化细化出来,以中央厨房为支撑,引领餐饮业绿色健康新理念。“小吃一条街”以直营店模式开设,原材料必须保证质量,不能加盟。比如开在北京,不可能把清徐的原材料拿过去,必须在北京找合适地方,原地制作,由中央厨房确保其质量。直营店模式如何才能得到有效监控?智慧企业建设,大数据管理,也是晋韵产业园一大看点。
  作为一名清徐人,韩永胜也有着自己的小私心,他特别强调:晋韵文化产业园的创办,得到历届清徐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鼎力支持,所以,这“小吃一条街”总部设在清徐,将来即便开到国外,税收也得往清徐交。在用工方面,员工首先用清徐的,为清徐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并通过劳动部门订合同、交保险,让员工无后顾之忧。立志要以晋韵园为载体,将中国面、中国菜两杆大旗举起来的韩永胜,对于产业园的未来有着更高的境界:这是一个大项目,也许咱这一代人成不了大规模,但是再过三五年,一定能形成清徐的品牌。他相信,中国醋都清徐县,终会有一天,能拥有中国面都另一张烫金名片!山西是资源大省,也是文化大省,锁定这一文化产业项目,正是园主人韩永胜作为一名山西人、新晋商,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中的视野与担当。
  非遗+传承=文化,文化+文化=文化产业。在多年的实践中,这位名副其实的文化人,用两个自创的公式表达对文化的独特理解。一张蓝图绘到底!在晋韵文化产业园的蓝图上,在复工复产的大潮中,一张饱蘸唐风晋韵、倾情绘制的表里山河时代新画卷正徐徐展开:雕刻艺术,让您重温晋商大院的工匠精神;餐饮文化,为您开启健康饮食理念的同时,或自己动手或观摩厨艺,使人惊叹面艺的神奇;戏曲脸谱,一个故事一份洗礼;非遗传承,纯手工技艺的乡土记忆;红色文化,一起接受火红岁月里最经典的革命传统教育;拍个照,发个抖音,画个脸谱,若你还带着年龄恰当的小朋友,还可让她现场当一次“神仙演员”,参与到背铁棍表演中,翩翩然水袖飞扬,感受一场“空中舞蹈”的文化魅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