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湖北是重灾区。不由得想起三十多年同居一舍的张国强老兄。发一微信:老张,疫情严重,你哪可好?多多保重!很快一条语音回过来:老逯你好。我这情况还好,谢谢你的关心。
得知他近况还好,心中的耽心放下许多。可还是不由得想起三十余年前与他同住一室学习生活的时光。
上世纪八十年代,一股渴望学习立志报国热潮在兴起。张兄与我正是在这股热潮中走到一起。一九八七年秋,我到学院报到,手续办完,便去寻找所在宿舍。宿舍在一楼105 号,很快便找到了。推门而入,一个身材魁梧,面带微笑的人从床上站起,伸手便接过我手中的行李,并送上一声“你好”。这是我和他的第一次接触。
简单寒喧,得知他来自湖北枣阳,姓张,1958年出生,长我5岁,还当过兵。他身材魁梧,浓眉大眼,脸上常带着微笑。以前听人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可他一脸憨厚,全然没有人们说得那种。安顿下来,打量一番,全宿舍5个人,来自青海、山东、山西、湖北、贵州,老张年纪居中,又当过兵,便理所当然的成了室长,管起了宿舍的所有事务。日子长了,对张兄的敬佩之情不断增长。张兄入学时已近而立之年,非常珍惜这段学习时光,课堂上,听得认真,还能和工作实际结合,提出有见地的想法。自习课,不在教室就在阅览室。而且写得一手漂亮的钢笔字,如同打印一般。张兄的室长可不是浪得虚名,先是责任到人,轮流值日,但又不拘泥如此,遇到比他年长的老滕,他先下手为强,帮老滕干完了。碰上年少贪玩的我和小张,多少次不声不响替我们做完了,还教会我们整理内务,被子、大衣叠成豆腐块,时至今日,家中的一件军大衣还是按他教的方法叠起来,整整齐齐的放着。
两年的时光,我们一起度过,教室听课,阅览室自习,球场上奔跑,首钢参观,通州社会实践……
转眼分别三十年,天南地北相隔千里,虽思念却难相见。好在去年毕业三十周年同学聚会,我俩又幸运同住一室,恨不得三十年的思念一夜间倒完,工作、家庭、孙辈有说不完的话题。第一天晚上一直聊到天将亮,第二个晚上若不是我次日要早起赶车,可能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同学情,战友情,世上没有比这两样更宝贵的。在这疫情肆虐的当下,张兄处于疫区,想必风险四伏,可有口罩?可有防护用品?家中日常用品是否充足?家人是否无羌?苦于无奈,苦于难助。
夜已深,难入眠,回想当年,你我都风华正茂,时至如今,咱们都两鬓霜白。疫情虽如刀,共克时艰,期待明年丽江再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