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磁器口探幽 作者:啜希忱 时间:2020-04-10 次数:29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丙戍年初冬,相约文朋诗友数人,赴古城重庆等地学习考察红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在重庆沙坪坝原国民党“中美合作所”原址(白公馆、渣滓洞)附近,有一别具神秘色彩的历史文化古镇磁器口。
  当地人说:“到了重庆走一走,不到朝天门,就到磁器口”,磁器口是具有深厚历史渊源的文化古迹。始建于宋代,是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是“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被誉为“小重庆”。199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2010年入选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是经历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历史文化遗产。凡来到重庆的游客,都想身临其境,一睹芳容。
  磁器口濒临嘉陵江,小镇虽小却没有太大的缺憾,这里有山有水,有寺庙高塔,几条不长而又窄的古街道上,有别具特色的各种店铺,构成磁器口的主要经络。特色店铺出售各种民族服装,手工玩具,艺术作品,地方小吃。有重庆特色火锅,最驰名全国的重庆老街麻花。川流不息的游客和排着长龙的购物队伍,乐坏了商贾,也乐坏了游客。
  磁器口除了有许多名人院落外,还有“三多”。就是酒馆茶馆多,名人足迹多,古寺古庙多。小小磁器口,居然有“九宫十八庙”之说。
  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等。最出名的是宝轮寺,始建于宋真宗咸丰年间,鼎盛时期方圆300余华里到处是神殿庙宇,僧侣达300余人。后大多建筑毁于战火,所幸宝轮寺的大雄宝殿保存完好。
  小镇有个古老的传说,相传明朝建文皇帝朱允炆因叔父燕王朱棣起兵造反,夺取了他的皇位,他逃出皇宫,流落民间,削发为僧,曾在磁器口宝轮寺出家。现有他的碑文和塑像留存完好。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长孙,太子朱标之子。朱标病死,他被立为皇太孙。朱元璋病死,朱允炆同月继位,改年号为建文皇帝。朱允炆即位后,发现各地藩王“叔父”们的势力日见强大,担心会造成西汉时“七国之乱”的祸害,在心腹大臣们的建议下,下令削藩。当时势力最强的燕王朱棣不服,于1399年在北平造反,号为“靖难之师”。
  经过三年多的鏖战,靖难军于1422年6月攻进京城。朱允炆见大势已去,下令焚烧了皇宫。朱棣杀入皇宫后,搜寻不见朱允炆踪影,不知死活。宫人们都说皇帝已被大火焚死。另有一说法是朱允炆下令纵火后,他与少数随从鬼门地道逃走。此后建文皇帝生死之谜,成为历史四大悬谜之一。《明史纪事本末》说:朱允炆脱身后乘船逃往云南,削发为生,自号应文,浪迹天涯。后多在黔、川、粤、楚、湘等地,募建寺院,收纳信徒,流浪达39年之久。直到明英宗正统二年,(1440年)与他同住的一个和尚窃取了他写的自称是建文皇帝的诗文报了官府,被官府捕解进京。据朱允炆往日贴身太监吴亮辨认,确是朱允炆本人。英宗将他安置于内宫。又据《长安客话》说:朱允炆最后寿终于皇宫内的永安宫,葬于西山。现在北京市郊金山口外八里处的龙潭,存有一碑一丘,碑上刻着“天下大师墓”,相传就是朱允炆之墓。
  磁器口旧名白岩场,建文皇帝流落于宝轮寺出家后,与僧侣、百姓们和睦相处,佛缘广济,后人们把宝轮寺改名为龙隐寺,把白岩场改名为龙隐镇。现在的宝轮寺里仍留有建文皇帝出家的蛛丝马迹。在寺庙外不远的嘉陵江边,百姓们为他塑了一尊青石雕像。一身僧装,长须飘拂,神态和祥。他身前还塑一个儿童雕像,用手拉着建文皇帝不想让他走,在雕像前的山崖上,还挂有“欢迎回家”的红色条幅。这些都反映了当地百姓和他依依不舍之情。
  当我们站在建文皇帝石雕像前,仰望着他那饱经沧桑忧心忡忡的神态,回味着一代帝王浪迹天涯的兴衰人生,再转身回望那滚滚流逝的江水,此情此景,不由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诗友中昌先生即兴咏诗曰:
  “曾垂别泪国门前,云里江山梦里烟。
  一袭僧衣黄叶地,千秋遗恨奈何天。
  霜花有语难相诉,冷月无情偏自圆。
  多少沧桑成逝水,双眉犹自锁年年。”
  我也步中昌先生韵和诗一首曰:
  孤帆飘荡榆江前,梦里江山化云烟。
  龙隐古刹巴渝地,魂游茫野九重天。
  青灯黄卷苦难诉,残月稀星难再圆。
  遗恨悠悠东逝水,谁知归海在何年。
  传说,山西清徐东于啜姓与建文皇帝的后人渊源非浅。今日有机会到此寻觅古人的足迹,并能在雕像前领略古人的风采,也是人生难得有缘。遂请文友永红为我和中昌先生在雕像前拍照留念,也算不枉此行。
  在返回的路上,一条青石板铺成的主路,承载着磁器口的千年历史,两旁紧紧相连的酒楼茶社和会馆,记载着小镇厚重的历史文脉。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各个商铺门口,都刻有各具特色的精美对联,其中有一会馆门上的对联是:“为人忙为己忙忙里偷闲吃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读完这副对联,不由人豪气冲天,感慨万千。人生在世,何为乐哉!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