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带雨”又一春 ——写于石履山老师新画集出版前 作者:梁果珍 时间:2020-04-03 次数:29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总觉得梨花带雨是春的意境,是春日的绸缎上盛开的花朵,而春日的墨彩需要春雨的滋润,这场景,浓了春,绿了叶;迷了眼,醉了心。闻说石老师又要出一本新画集了,感觉春天的步伐里又撷来“梨花带雨”的情结,这情结里怎么能少得了我的祝福?在我眼里,石老师是一位充满诗情画意的性情中人,在于他不仅有诗人的底蕴;还有文人的格调;特别是毛笔书法气宇轩昂,国画作品行云流水,令人遐思。正可谓诗酒人生言语酣,画意浓,弥漫万般情。亦正如他即将出版的画集,墨香与诗文共舞,心智与勤奋相约。
  人生百味,情最浓。初见石老师的墨宝,那是十几年前柳杜乡举办的第一届梨花节上,一些应邀参加的诗画界、文学界、新闻界朋友四十余人,在观赏完万亩梨园的风景后欢聚一堂,在柳杜乡文化活动室里,能写会画的老师们挥毫泼墨,尽展风采。我有幸作为一名观赏者,穿梭在大师们闲情逸致的创作中,寻找着自己青睐的书法作品和风景画。那情景至今记忆犹新,历历在目。在石老师铺开的宣纸旁,多人驻足观赏,有的给压纸,有的给递笔,我也停下脚步屏息观看起来,其中一幅“梨花带雨”的字画,不仅感染了我的眼,竟然浸润了我的心。归来后,我就以“梨花带雨”为题写了一篇怀念母亲的散文。后来刊登在《清徐报》为柳杜乡第一届梨花节开设的专栏里。从那时起就开启了我向石老师膜拜的岁月。而随后,石老师也心血来潮,一篇《梨园情怀》更是情景与共,让人读来“情深深,雨蒙蒙”,怀念母亲的共同心声让我和石老师成了忘年之交,但更多的是我对石老师博学多才的敬仰。
  虚怀若谷,心中有诗。满腹经纶的石老师今年已经75岁高龄了,系国家三级美术师,中华诗词学会、山西诗词学会会员,太原美术家协会会员。近年来,他以闲自居,用最初的灵性,触摸最真实的自己。他的诗文像汩汩清泉一样,随着日子的翻页在他的笔尖下涓涓流淌。《拾花集》、《石履山诗文集》是他的匠心之作,是一股股清流,是一缕缕新风,是一行行馨香。七绝韵味足,七律情怀浓,词曲吟画梦,楹散话苍生。伴着石老师的诗文,犹如伴着浪漫的春夏秋冬,在我慢慢变老的人生路上绝对是一道风景线。前几年,从事老龄工作的我因工作需要会经常和石老师碰面,他是我办公室里的常客,再加上他的作品经常见诸报端,所以一直是他的忠实读者,也是忘年朋友。后来,石老师因身体有了小恙,他常常会在爱人的陪伴下在我的办公室里小坐,我因此也认识了一位温文尔雅,知书达理,举止端庄的郭景华女士,她陪伴着石老师书写着别样的人生。石老师也因此更能为我们清徐大地谱写美丽的篇章,以诗为曲,唱梗阳;以文为词,颂清徐。
  提笔泼墨,山水吟唱。也许只有诗情才能有画意,石老师的诗情着实为画意奠定了神韵。也难怪他的国画与写意画栩栩如生,令人触目时感觉与灵魂对话。洋洋洒洒中的山水画让人悟着“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的禅意。古人云闲居可以养气,它能涵养一个人的内心世界。以为是糊涂,其实是不争;好像是愚钝,实际是智慧。石老师正是在闲适中书写着画意人生,山水草木,琴棋书画,都是他闲暇的产物。倚在岁月的门扉回望,沧桑岁月淡如云烟,他的画笔和心灵共鸣,不愠不火,是一种优雅;不疾不徐,是一种低调。闲云自卷舒,禅意淡淡开,一步一履皆是修行。多年来一直青睐着石老师的画作,一直珍藏着他已经出版的两本画集《石履山中国画集》、《墨宝传神》(二),闲暇时偶拾,在欣赏中感悟,迷醉在画里云、风、雨、山、水的景致中,感受流年里的烟火人生,百味禅意。虽然对于他的画作来说,我是一个外行,但是,我的心灵却能和石老师的画意得以共鸣。心无旁骛,坐行从容的石老师在他的人生路上,真的是心有阳光,四季馨香。
  春暖花又开,落墨果生香。于谈吐中见博学,于博学中得幽默的石老师勤勉中见怡情,马上又要出版画集与诗文了,这又何尝不是他人生的又一个春天呢。他的心中有梨园盛开的景,画中处处是云水间。他用笔墨渲染流年,让岁月掩映出五彩斑斓,精神了自己,慰藉了他人。我们通过他的诗文和画作读山读水,是心灵的愉悦,是人生路上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