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椿上市时,那不菲的价格让我想到了我家后院的香椿树。
我家后院的香椿树很粗,小时候我经常伸开两臂去测量它有多粗,却总也量不准。爷爷告诉我,两个大人伸开手正好能抱住它。香椿树的树龄很长,爷爷说,他也不知道树是哪一年栽的,从他记事起,树就长在那里。
记得小时候每到春暖花开时节,我每天都要到后院好几次,看香椿树发芽了没有,因为无论家里多么困难,奶奶都会在采摘香椿那天给我做香椿炒鸡蛋。当香椿芽长到快要分叉时,就可以采摘了。采摘这天,站在房顶上的父亲手里拿着一根长竹竿,在“噗噗”的响声中,一会儿工夫,地上就堆积了厚厚一层香椿芽。每每这时,邻居的小伙伴都会被吸引来,他们拿着小篮子来分享美食,奶奶笑眯眯地往每个孩子的篮子里放一些。那几天,我家附近全是香椿特有的香味。
香椿太多吃不完,奶奶就把它们腌起来留着以后慢慢吃。平日里不论是吃小米饭、捞饭,还是馒头、窝头,它都是很好的下饭菜。锅里放油,用腌香椿炝锅,倒上提前备好的淡盐水,就是一锅香喷喷的香椿素卤,无论吃饸饹还是面条都是绝配。
小时候我的个子比同龄的孩子矮一截,常感到自卑,奶奶告诉我,大年初一早上太阳没升起之前,转香椿树可以长个子,因此每年的大年初一,我都会早早地到后院转香椿树,一边转一边默念着奶奶教给我的口诀:“椿树娘、椿树娘,你长粗来我长长。”可能是奶奶教我的法子灵验了吧,十八岁时我果真长成了一米八零的大个子。
爷爷常说香椿树是个宝,除了那美味的香椿芽外,他的木头还是做扁担、锄枪、擀面杖的好材料。香椿木做成的扁担、锄枪颜色红润有弹性,擀面杖不但不会变形,擀出的面条还会有淡淡的香椿味儿。
参加工作以后,每当看到香椿树,我都会油然而生一种亲切感,总喜欢把它们和我家的香椿树相联系。在那物资匮乏的年代,香椿树不但调剂了我们的生活,还拉近了邻里之间的感情。
香椿树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见证了那淳朴的乡风民情,见证了我家几代人的繁衍生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