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家山”背后隐藏的秘密 作者:武瑞成 时间:2020-02-21 次数:596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赵家山是我县东于镇所辖的一个小山村,但村里住户没有一个人姓赵,全都姓马。个中缘由颇令人费解,究竟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本文试图做些探究,以期抛砖引玉。懒得出来。
  毫无疑问,“赵家山”这个村名是以姓氏命名,有很多村子也是以姓氏命名的,这已经是村子命名的一个习惯。如申家山、张庄、李家楼等等。哪个姓氏最先建村,即这个村庄的此姓就是村名。依照词语推断,赵家山全村人都姓马,并无他姓,理应命名“马家山”才是。可村人却选择一个与自己“马”姓毫无关系的“赵”姓做村名,那赵氏怎么从这个村消逝的呢?在古代除非村子里的这个姓氏的族人发生了特殊的人和事。如村里不同姓氏族群发生尖锐矛盾,一方被欺凌,无法在这个村子生存下去,迁徙他乡;或者因村人犯上、犯罪,同姓人怕被牵连易姓或迁离;更残酷的是被满门抄斩。这些情况一旦发生,其他姓氏族人断然不会保留以此姓氏命名的村名。但是赵家山马氏族人对此似乎安之若素,一直保留了这个村名。那就还有一种可能:赵家山赵氏族人在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全族由赵姓改为马姓而未改村名。那么这个历史时期究竟在哪个朝代?发生了怎样的变故?为什么易姓为马而不是别的什么姓呢?
  我们知道,赵氏自春秋起始在晋阳就是一个位尊权重的望著,最早可以追溯到因骊姬之乱而出逃在外十九年的晋文公重耳的伴随之臣赵衰,而后是有弑君之名的赵盾,振兴赵氏的孤儿赵武,隔代再传至赫赫大名的赵鞅(赵简子),“三家分晋”的赵无恤(赵襄子)。这些人物均使赵氏在晋国获取了显赫尊荣的地位。
  到“三家分晋”之后的赵氏势力可谓登峰造极。由在晋国为人之臣、世代执掌兵权的世卿华丽转身,成为君临一国的赵国君王,涌现了一批很有建树的君王和将军。其中功勋卓著的当属赵武灵王,他通过改革兵制,推行“胡服骑射”,把赵国实力推向巅峰,以至形成战国七雄中唯一能与秦国抗衡,与秦国双雄争霸的格局。另外一位将军则是能与廉颇平起平坐、能像廉颇一样能够安邦定国的赵奢,他被尊为战国东方六国八大名将之一。他主要生活在赵武灵王、赵惠文王和赵孝成王时期(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45年)。对于他的出身,他和赵王宗族的关系历史并无记载,有人说她是赵武灵王的幼子,但可以确定的是他确实出身于一个军事世家。《战国策·赵策》记载,他曾经对赵惠文王的弟弟平原君说过,他曾经因为犯罪而亡走燕国,燕国国君招贤纳士,赵奢出色的军事才干赢得了燕王的器重,让他做了上谷(今张家口诸县)郡守。这个经历说明他早年参与了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参与了赵武灵王收复山西北部中山、胡林、娄烦、代的军事斗争,且卓有建树。在因为庶嫡之争而引发的“沙丘之乱”的政治军事纷争中,很有可能他属于先太子赵章一党。庶出的赵惠文王完全打垮了先太子赵章,连自己的父亲也被他的军队包围在沙丘宫,断水断粮,饿死在沙丘行宫,以后出现了由赵成和李兑专权局面,对赵武灵王旧部和先太子赵章部下进行迫害。这是赵惠文王四年的事,也很可能是赵奢亡赵走燕的直接原因。到赵惠文王十二年,赵成、李兑专权势力瓦解,赵惠文王真正执政,广泛招揽人才,对因沙丘之乱后受到迫害的赵氏族人采取怀柔政策,这一批人便回到赵国。赵奢回到赵国后只给了他一个田部征收田赋的小吏的职位,在收取田赋过程中,许多赵国贵族占有大量的土地,却拒绝交纳赋税,征税的官员惧怕他们的权势,不敢强征,其中就有平原君。赵奢来到平原君家,要依法征收,平原君仍然拒交。赵奢一怒,一连杀了平原君的九个家臣,平原君大怒,要杀掉赵奢。赵奢临危不惧,慷慨陈词,陈述利害,令平原君深为钦佩,便向兄长赵惠文王推荐,说赵奢是不可多得的贤才。赵惠文王就让他管理国赋,不多久形成民富而府库实的局面,为赵国的强大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到公元前270年,秦军突然发兵围攻赵国重镇阏与(今山西和顺境),又派了一支人马直插距离赵国都城邯郸很近的武安,两军形成了犄角之势。赵国危急,赵惠文王便找来廉颇问计,廉颇以为“道远险狭,难救”,想放弃阏与。赵王又招来将军乐乘,乐乘的回答也与廉颇一样。最后赵王叫来赵奢,赵奢斩钉截铁地回答赵王说:“阏与可救”,“其道远险狭,譬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赵王听罢大喜:“就你来!旦日出征!”赵奢率军至武安,安营扎寨,坚壁清野,二十八天不出兵,既消耗了秦军的大量军需生活物资,又给秦军造成赵军怯战印象,又造成“阏与救不了啦,只好尽保武安,以保邯郸”的假象。这时驻扎武安的秦军信使来访,赵奢又好吃好喝招待他们,再次释放赵国“弃阏与,保邯郸”的意向,又一次麻痹了秦军。等到秦军信使刚走,赵奢立刻率军急行军,直扑阏与,300里路程两天一夜到达阏与,安营扎寨,抢占制高点,然后在秦军眼皮子底下出其不意突然向秦军发起进攻。秦军毫无防备,十万大军死伤逃散大半,大败而归。赵奢阏与一战,打破了秦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大振赵军声威,赵奢在国内也声名大噪。赵惠文王立即赐封赵奢为“马服君”,封地在今邯郸西北,成为与廉颇、蔺相如同等的柱国之臣。
  不久,赵惠文王死去,赵孝成王丹继位。秦国趁机发动了一场更大规模的灭赵之战——长平之战。秦将白起率领秦军攻破了由赵奢之子赵括统领的赵国军队,在长平坑杀赵军俘虏45万。从此赵国元气殆尽,大势已去。后来虽然有赵括之弟赵牧统军,又受秦反间计,在公元前229年死去,赵国走向了灭亡,秦国完成了统一六国大业。
  长平之战给赵国百姓国破家亡的灾难和巨大的心理创伤,纷纷指责赵国旧贵族。作为直接责任人的赵奢后代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之中。此时赵奢已死,其孙赵牧之子赵兴回天乏力,再也无力无法振兴赵国,更羞于其伯父赵括之耻,只能崇敬其祖父赵奢的功德高风,也出于保护赵氏族人的目的,于是令族人弃“赵”姓而易为“马”姓。赵兴的易姓之举也并未能给他的族人带来安定,预料中的灾难还是降临到了他们的头上,迫害还是来了——迁徙。
  秦国灭掉赵国后,统一了六国,但对赵国贵族势力仍然不放心,担心再生卷土重来之患,一项罪恶的计划开始实施:将邯郸赵氏迁徙移民到自己的眼皮底下的扶风茂陵一带,以便监控。后来马氏在这一带发展兴旺,成为马氏郡望之地,这是后话。赵氏族人的迁徙过程无异于押解罪犯,其艰难屈辱,其残酷悲惨可想而知。从邯郸到西安,近2000里的路程,途径山西南部,可谓山高路远,扶老携幼,饥寒冻馁,饱受欺凌侮辱。但有赵氏族人痛恨迁徙,痛恨对他们的迫害,大胆选择了逃亡,把逃亡的目的地选择在赵氏的发祥地晋国故地晋阳。他们的逃亡自然引来秦军的追杀,秦军不会允许任何一个赵氏族人成为漏网之鱼。一路的逃亡,一路的追杀,决不放走一个赵氏族人。但幸运的是他们逃脱了,终于找到了晋阳清源山中的一块隐秘之地——赵家山。这里是一个地理形势非常适于隐居的地方,村东有高山遮蔽,山东是通路,走在路上只见高山,看不到村居。从山口西拐直行,才能进入村里,村后是一条河谷,可以通向村外山野,村子就坐落在这个隐蔽的山怀里,可守可攻可退。抗战时期,八路军依凭赵家山有利的地形打了许多胜仗,留下了一句俗语“要打仗,赵家山;要吃白面下平川”。日寇也从未敢进到村里。可见赵家山地势之奇特,赵氏族人选择此地安居可谓用心良苦,也可见赵氏族人不愧是军事世家出身。逃亡到此的赵氏赵易马,依然怀念着赵氏,尊崇着赵氏先祖,便将他们的安身之地命名为“赵家山”,以期后人永远不忘自己是赵氏的子孙。
  时代变迁,沧海桑田,两千多年过去了,赵氏族人依然兴旺,“赵家山”这个村名依然叫响在人们口头耳畔,赵氏的功德高风永远是今天马氏族人的精神财富,永远是中华文明长河中永远不会落潮的浪花!
  附1图:赵氏逃亡与迁徙图
  附2:赵家山马氏族人如是说
  祖上是赵氏孤儿的后代,由于连年战乱,三家分晋,到赵国灭亡,赵氏后人从战乱中逃出,为不被仇人追杀,来到清源一处山中隐居下来,就改姓为马,但为了不忘祖宗,就把村名起名为赵家山。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