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曹学斌与他的沙金红杏汁 作者:张月英 时间:2012-07-22 次数:14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本报记者张月英
  现年56岁的曹学斌,马峪乡后窑村人,一位立志要将我县特产沙金红杏作为“第三张名片”亮出来并打造成品牌,一位用深沉与广博抒写对沙金红杏沉甸甸大爱的汉子,将他的一腔赤子情怀、挚爱之意,献给了对于故乡特产沙金红杏的提炼酿造中。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位奋斗不息、跋涉不停的主人公,沿着他深深浅浅的脚印,体味他一步一步向前行进的艰辛。
  ◆为伊消得人憔悴
  曾在碾底果品厂工作的曹学斌,在企业破产后开过饭店、跑过焦炭、卖过机油、包过煤矿。在经历了许多行业的选择与被选择之后,他最终锁定以打造我县“第三张名片”为己任,在我县特产沙金红杏上做文章。
  认不准的事情不干,认准的就要不分昼夜,这便是曹学斌。他说,做事情不能等,一等一拖就是一年。2001年3月,他凭着手中仅有的2万6千元开始创业。首先是租场地。在厂子租下来之后,离杏成熟的时间不到一个月。在这种情况下,曹学斌以惊人的速度进入冲刺阶段,接水电、买设备、进原料、雇工人……2万6千元的创业基金犹如杯水车薪,资金的严重不足成为他创业初期的最大瓶颈。关键时刻,贤惠的妻子将家中攒着给两个儿子买楼房的4万元钱全部掏了出来,支持丈夫做事业。4万元对于一个家庭而言确实是一笔不小的财产,投资到一个厂子里,却依旧溅不起多大的浪花。每每是规划好第二天要去进货买设备,到前天晚上资金都没有着落。他常常整夜整夜睡不着觉,一直坐到天亮想法子。从3月着手准备到8月注册登记不足半年的时间里,老曹在“炼狱”中度过了最艰难的日子,终于实现了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由他一手创办的沙金红杏饮品厂首批生产的1000多箱杏汁,以其可口的品味,很快赢得大众喜爱被一销而空。当年过年,好不容易给岳父岳母及老父亲留出的一箱杏汁,也被邻居一“抢”而空。家里只剩下小儿子藏起来的两小瓶杏汁,全家人过年分着喝,那滋味,最特别!
  ◆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天给人两只手:一只手付出爱,一只手接受爱。曹学斌这样理解双手的含义。无论对家人还是对别人,他都以一颗赤诚爱心相待。
  对于年迈父母的照顾,曹学斌可谓是无微不至。为使年迈父母有一个幸福晚年,在双亲卧病在床的那些日子里,曹学斌白天工作,晚上侍奉老人,每天陪伴在老人床前随叫随到,最多的一次一晚上起床16次为老父亲喂水送药。在他的精心照顾下,他的老父亲在医生早已告知该“准备后事”的情况下,卧床四年后于去年3月去世,享年93岁。
  老曹不仅对自家老人,对别人也同样有一份浓浓的爱心。一次在收购一位丧夫妇女家的3000斤杏儿时,由于该妇女顾不上,长出的杏儿个头明显比别家的小许多,看到该妇女可怜,他便以上等好杏的价格进行收购,给予照顾。赢得大家一片赞誉。
  老天给人两只眼,一只看高处,一只看低处。曹学斌这样把握理想与现实。他低头踏实生活,抬头构建梦想。在脚踏实地做事业的同时,老曹将目标锁定在做百年企业,创全球品牌,让红杏“出墙”走出清徐、走向世界的目标上。2010年,他终于争取到参加山西省第一届特色农产品博览会的资格,在这次展会上,500箱杏汁两天内全部卖光。今年6月16日至20日,第二届山西特色农产品北京展销周暨扩大市场招商引资系列活动在北京市举行。老曹再次带着沙金红杏汁闪亮首都。
  对于沙金红杏汁的情感,老曹可谓一往情深,他收藏着他的全部历史,历年来的营业证、税务证,勒令停产整顿书等几十张全部攒着。他记得与“她”一起走过的每一幕,与“她”闯过的每一道关……
  听着他的一句句人生感悟,走近这位在风雨中跌爬滚打的汉子,笔者感到的是一种力量、一种坚持。相信老曹与他的沙金红杏汁一定会越走越“杏”旺,越过越“杏”福!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