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怜天下教师心 ——文源小学四年级课堂漫笔 作者:张卯春 时间:2020-01-08 次数:830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初冬的一天,我走进了孙女就读的县城文源小学四年级课堂,参加学校组织的开放日活动。
  课堂设在多功能教室。学生和学生的家长和如我者家长的家长——三代同堂听老师讲课。课堂,是那样的亲切、熟悉,却又如此的新奇、陌生。当我对投影仪等现代化设备左顾右盼,联想半个多世纪之前我辈的课堂,还未回过神来时,正式课开讲了。
  白小萍老师讲授语文课《搭石》。《搭石》是一篇记事又抒情的短文。故事并不复杂:家乡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两岸。乡亲们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步幅的间隔,摆放到水中,让人们踏石通行。文章从踏石过河的平凡细节,歌颂了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年轻的短发女教师,精干利落,语速较快,没有传统老先生的慢条斯理,而像一名知识竞赛的主持人,多是启发、诱导和一层一层的连续追问。当读到“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时,问:为什么要走几个来回?某生答:试试稳不稳。又问:稳的目的?某生想了想:确保人类的安全。老师纠正一句,“人们”。在讲“协调有序”时,要求学生联想、扩容:在学校里有没有看到协调有序的事?同学们列举事例,加深对词的理解。多样的教学方法,还有分组讨论,选代表发言;讲与做结合,如“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时,让两个学生上台演示谦让的动作;散文分行为诗朗诵……耳闻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童声,浮想联翩,神驰“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的小溪,与踏石的乡民们一起在匆匆而又稳健、“像轻快的音乐”的“踏踏”声中走过。
  第二节课是刘霞老师的音乐课。先讲乐理,后教唱歌。
  我对五线谱等知识一窍不通,也不关注,但刘老师的教学方法却引起兴趣。这是上课么?老师敲着一面鼓,学生围成圈踩着乐点转圈子,间或拍手、伸臂、俯身拍击凳子……
  分明是类似击鼓传花的游戏。尽管我知道“寓教于乐”,还是被眼前的课堂震撼了。我还发现了一个细节——刘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不是通常的“同学们”,而是“孩子们”。
  转头问邻座的张利卿校长:(学校)对学生有统一规范的称谓吗?她说,没有。
  是啊,为什么要事事一律,处处一致呢!“同学”庄重、“孩子”亲切,只要心有情,“猫猫”“狗狗”都是爱。又注意到老师的衣着,着装亦非“正装”,看似随意,却透出几分艺术家风度。此时无声胜有声,有意或无意之中给孩子们营造出一个宽松、活泼的环境。
  张校长边观摩边做记录——观课议课笔记。制式的专门笔记本,列有教师行为(激发兴趣、达标意识、引导体验、评价反馈、讲授指导)、学生行为(参与状态、参与广度、有效思维、合作效果、目标达成)、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愉悦)等考察项目。并联系教学实际,在“课堂随议”、“观课后议”栏中写出优点、缺点和建议。她说,参加听课的老师都在作记录,课后要进行总结讲评。翻翻她的本子,已经记了许多次了。管理几千名师生的一把手有众多的事务缠身,能这样一次又一次地稳坐课堂么?“除非上级开会,我都要参加。”举止娴雅的校长说。听课,是她的一项重要工作,已经习以为常。
  ——置身于这近乎完美的氛围里,我为小孙女和她的伙伴们而欣慰:孩子们,赶上了好时代,遇到了好老师,你们是幸运的、幸福的!
  然而,下一个课目——“成长路上,为孩子加油”的讲座让我兴奋的心冷静了,沉重了。孩子们散了,留下的是大人们之间的交流,不,只是老师对家长的单向的情况通报和深切期望。刘老师以其年近半百的母亲情怀、30年教龄的教师责任,针对四年级五个班级存在的诸如阅读量少、完成作业效率较低、课堂注意力不集中、书写不规范、思考与写作能力亟待提高等问题,给家长们进行了具体而又详尽的反馈。看得出刘老师是一位有爱心、有经验、真诚、稳健的人,面对她的不争气的宝贝们,很感焦虑,甚至无奈。讲到书写时,她说,真不知是我的问题,还是他的问题,写的不行,撕了重来,还不行……我变成了黄世仁,他成了杨白劳。也许她觉得说的太沉重了,举个例子缓和一下气氛。某生用“陆陆续续”造句:下班了,爸爸陆陆续续回家了。你能有几个爸爸?——大家笑了,她也笑了笑,苦涩的笑。
  上述一大部分,是讲座的应有之意,但它是铺垫,是“为孩子加油”的铺垫。刘老师说,从早到晚,孩子们很辛苦,希望家庭重视孩子的学习。言语中无大话套话,都是细致入微的经验之谈。
  如果说刘老师是苦口婆心,主持人最后的讲话则是大声疾呼了。一再强调家长“管孩子,管好孩子”,大声警告父母们“等发现问题,晚啦!”为学生进步的急切之心溢于言表。“养不教,父之过”。我,一个老家长感到汗颜了,而有的年轻父母则仍在低头玩手机。真是“诲尔谆谆,听我藐藐”。老师操了学生的心,还要再操家长的心。古有“可怜天下父母心”,此时,我想到了“可怜天下老师心”。
  父母们有话要说了,我们容易么,上班一天忙忙碌碌,要接送孩子,晚上要陪做作业,还要检查签字……。
  老师、家长都不容易,孩子呢?“他们背着沉重的书包,迈着沉重的步伐。”“在学校里没有他自己的时间”(刘老师语),回到家是一堆做不完的作业,好不容易盼到周日,又有英语、写作、书法、美术、乐器、舞蹈等等等培训班等着他。学校、家庭和孩子都尽力了,那么,问题在哪儿呢?行笔至此,我不能不问一声超越本文主题的问题,并期待问题早日得以解决。
  时过境未迁,开放日活动深深地铭记在我的心里。今天,谨借县报一角,向忠诚教育事业的文源小学的老师们致以真挚的敬意!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