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商在山西晋中一带,祁、太、平、榆首屈一指,独占鳌头。可人们不知清徐巨商大贾,由来已久,比祁县乔家还要早上二百多年。清徐巨商首推徐沟王家,即后来发迹后的“天禄堂”,它在中国近代商业历史上,也应占一定的位置。其祖先据说是河南人,名云,传至照临,照临生三子,名玉庆、恒庆、成庆,当时三人各起一堂名,长子玉庆,名天禄堂,次子恒庆名桂林堂,三子成庆名五福堂。天禄堂先人,不知何代,于明宣德年间已在北京前门外开设了一个古董店,专门经营珠宝玉器、碑帖书画等古玩;同时还在徐沟城内市楼北路西,开设了一个杂货店,字号为“茂盛王”。
王氏家传的经商之道是“先求不赔,而后谋挣;先为不败,而后取胜。”就这样稳扎稳打,稳中求胜,缓慢发展了一百多年。到了十六世纪中叶,在嘉靖三十六年左右,有了一次突飞猛进的发展。
人常说:“人不得外财不富,马不得夜草不肥”,王家也是这样。徐沟当地父老相传,当年某一天,有两个人牵着两头毛驴,每个驴背上都驮着个装满东西的毛口袋,风尘仆仆,来到王家“茂盛王”字号,自言远路而来,受人委托,将这两个口袋暂时寄存在“茂盛王”。掌柜的以为是北京老东家的朋友寄来的东西,也未多问,就原封不动地将这两条沉甸甸的口袋,拿到库房内干燥通风之处保存起来。事隔数月,也无人来取,掌柜就将这事禀告了在徐沟老家的少东家。又过数月,还是无人来取,少东家于是决定折开口袋看看装得到底是什么东西,谁知口袋封口密密细缝,而且层层包裹,等到层层开封,直到最后,却见袋内装的都是指头肚大小的珍珠。两人相视大惊,大眼瞪着小眼,半天也说不出话来,只好依旧严密封存,等京城老东家回来再作处理。几年后,王老东家从京城回到家中,详细询问了事情的始未经过,又经过细致的考虑和分析,才得以解开了谜团。从此由王家传出了财神爷化作客人给“茂盛王”杂货店送来两口袋珠宝的说法,用来掩人耳目。
还有一种说法。嘉靖年间奸相严嵩被革职之前,将一部份家藏珍宝分送自己信得过的亲朋好友处,代为保存,以留后路。王家作为在北京专营珍宝古玩的生意人,信誉更是有口皆碑,其老家徐沟就成为严嵩信得过的安全存放点。严嵩作出安排后不久,即被革职,不久病死。严嵩的子孙,有的被诛,有的被拘远戌,家产全部被抄没。等到王老东家由京城回到徐沟时,已是数年以后的事情了。王家在京,本来就经营玉器古玩,于是茂盛王就入情入理,稳稳当当地享受了两袋珍宝。(上) (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