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翻明
现年54岁的柳湾村民洛应连,丈夫张四清,今年55岁。全家四口人,双女户家庭。自从他们结婚后,夫妻二人省吃俭用,辛勤耕耘着自己家的50余亩土地。丈夫因弟兄多,分到一间破旧房屋不能居住,“串房檐”达20多年。
生了两个女儿后,夫妻响应国家计划生育的号召不再生育。为了女儿们的前途,夫妻二人除了耕作田间、料理家务外,十分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和教育。他们的原则是只要女儿们能念上好的学校,家里就是砸锅卖铁、倾家荡产也不能耽误孩子们上学。1989年,洛应连的丈夫得了结核性脑膜炎,真是“破船尽遇顶头风,房漏偏遭连夜雨”。此时的洛应连只有一个信念:只要能把丈夫的病治好,有了好的身体,在生活的道路上就是再有千难万险也在所不惜。在医院陪伺丈夫期间,还耕种着50亩土地。亲戚朋友、街坊邻居也纷纷伸出友谊之手,医药费不足,就你筹一些,他给一点;地里农活忙的时候,又给她家锄地收割,热情帮助。通过她的努力,亲友们的帮助,丈夫的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治疗,在短短的时间内基本上恢复了健康。
洛应连的女儿们很懂事很争气。大女儿毕业后分配到了太原公交公司工作,现已成家立业。2010年,二女儿上了大学。两个女儿上学,尽管夫妻二人东挪西借,可还是抓襟见肘。为走出困境,他们努力调整种植结构,响应国家号召,在责任田上搞退耕还林,得到了国家的补偿扶持。起初的二亩葡萄地,现在已达到六亩。在背负一屁股债的情况下,恰巧赶上国家扶持双女户贫困户的政策,享受了无息贷款的优惠待遇,缓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夫妻二人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每年仅依靠葡萄的收入可达到3到4万元。在葡萄地中间,套作着各种蔬菜,除了满足自己食用外,还能增加收入。
为了学到科学的管理知识,洛应连和其他村民骑自行车去过柳杜、拔奎、徐沟和老种植基地马峪一带学习栽培技术、防治技术,做到科学管理。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邻村也小有名气。
2010年,通过全家人的努力,一座崭新小院拔地而起,现在二女儿还在重庆西南大学继续深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能得到奖学金,又是三好学生。懂事、淳朴、善良,和同学们和睦、友爱相处,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下一代得到了传承。每逢假期,女儿们都要到田间地头帮助大人们做农活。
他们走过的平凡人生告诉我们:人的一生中有风雨与阳光,人生的道路上有攻关、有苦恼、有悲伤、有领悟、有感动。人生是丰富多彩的,可以奔放热情、可以沉默、可以冲动。人生是多式多样的,有的庸碌、有的平凡、有的黑暗、有的辉煌……人生是可以改变的,关键在于自己的努力与奋斗,命运就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谈及今后的打算时,洛应连激动地说:“丈夫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感谢党,感谢国家的好政策。今后将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向群众传授农业技术知识,帮助解决群众的困难,继续努力,再创业绩。”
短评
每个人都渴望幸福,要想幸福就要了解幸福,认识幸福,从而获得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柳湾村妇女洛应连对于幸福的感受,是从丈夫由生病到健康的过程中体味得来;正是从两个女儿上学需要花钱时,恰巧赶上国家扶持双女户贫困户的政策,全家享受了无息贷款的优惠待遇,自此鼓足干劲,艰苦奋斗,由贫到富的过程中得来。
聪明的人必定懂得,跌倒的时候要勇敢爬起来,任何一种磨练都是积淀幸福的路径;聪明的人必定懂得,干好自己的本职,不断改善环境创造条件,才会对来之不易的幸福体验更深!
在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的同时,在国家的各种优惠政策日渐惠及更多民生的同时,让我们共创幸福生活,向着幸福的目标努力、再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