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平原上的一场歼灭战 作者:周士第 时间:2019-10-18 次数:45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我们根据毛主席的“第一是在善于捕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毛泽东选集》第四卷第1231页)的战术思想,于7日早以第十三纵队和第八纵队第二十二旅强行军先敌插入徐沟以东北郭村、史家社、东堡、西堡地区,切断敌向徐沟北窜的道路;晋中部队、第十五纵队迅速进到车辋的音村地区,与第十三纵队衔接,切断敌向榆次北逃的道路、把赵承绶集团(第三十三军、第三十四军共五个师和第十总队)完全包围于西贾村、东贾村、大常镇、戴李青、杨李青、温李青、南庄、西范、南席村、新戴村、小常村地区。独立第三旅、独立第七旅6日攻占交城城,7日渡过汾河,进占榆次西南永康镇、怀仁镇地区,担任打援堵溃。第八纵队第二十三旅、第二十四旅7日黄昏攻破祁县城,全歼守敌第三十七师和民卫军,8日进到徐沟东南张楚王、东西怀远地区。兵团指挥机关进到徐沟以南粮家庄。这是完全按照毛主席的“每战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两倍、三倍、四倍、有时甚至是五倍或六倍于敌之兵力),四面包围敌人,力求全歼,不使漏网”(《毛泽东选集》第四巻1247页)这一指示去做的。我们占领了祁城和交城后,平遥、介休、汾阳、孝义、文水五县之敌,与太原完全隔断了,当时晋中人民称为“腰斩阎锡山”。当地人民纷纷起来参加战斗。我军既有众多人民为依靠,又有广大地区可机动,创造了消灭赵承绶集团的有利条件。
  7日,晋中部队进到车辋村时,部队把学过的“人人学会歼灭敌人,唤起民众两套本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239页)落到实处,干部、战士见人就做宣传工作。车辋村一带群众纷纷向部队控诉阎锡山的罪行。部队赶做工事时,车辋村一带很多群众都自动来帮助,所以在7日夜间就把车辋村很多防御工事都做好了。8日至10日,优势敌人在飞机配合下,不断向车辋村进攻,向北突围。战士们坚守阵地,击退敌人无数次陆空配合的进攻,毙伤俘敌一千余,始终保持车辋村阵地,使敌不能越雷池一步。
  8日,天还没有很亮,敌第四十六师在七架飞机掩护下,向敦坊村进攻,企图向徐沟方面突围。我守军第十三纵队第一一七团坚决抗击敌人。该团第八连以无比的英勇顽强坚守阵地,在激烈战斗中,连长、指导员牺牲了,排长、班长全部伤亡,全连仅剩下十个人。有些人想退却,第一班王副班长挺身而出,鼓励大家说:“党教育我们,只要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要继续战斗下去。我们现在还有十个人,一定要坚守阵地,完成战斗任务。”这九个不同排班的战士,都一致拥护王副班长的意见,在王副班长的指挥下,同心同德,英勇顽强,打退敌人许多次进攻,终于保持了敦坊村阵地。
  同日,敌另一部由戴李青、东楚旺向徐沟方面突围。我第十三纵队第三十八旅旅长安东原同志在徐沟以东之史家社指挥该旅坚决抗击,敌人始终不能与徐沟城之敌接通,使我军站稳包围赵承绶集团的有利态势。安东原同志负重伤,光荣牺牲。
  由于我军连日从各方面阻击,敌人突围计划失败了。但敌人已将占据的十几个村庄都建成了临时据点,各个村庄都能独立作战,村沿有地堡、野战工事、交通壕,村中各高大房屋均加强工事,能够独立固守。每天从早到晚,不停息地由太原起飞空军协助防守,大量投下美帝国主义送给阎锡山的重型、轻型炸弹和燃烧弹,阻止我军运动和攻击。敌人又有仅距十余里之徐沟县城、太谷县城和仅距三十里之榆次县城为依靠,我军要消灭这么大的一股敌人,不是没有困难的。但是,部队掌握了毛主席的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应用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终于消灭了赵承绶集团。
  10日拂晓发起总攻击。部队采取集中步兵和炮兵逐村攻击,战斗小组逐屋爆破、逐屋夺取的战术。第十三纵队由西北、第八纵队由西南为主攻,第十五纵队由东南、晋中部队由东北为助攻。10日至12日半夜,第十五纵队攻占西贾村、东贾村、大常镇,完全消灭敌第三十四军军部(仅军长高卓之负伤后化装潜逃)和第七十三师;第八纵队攻占戴李青、杨李青、温李青、南庄,消灭第四十四师全部和第十总队大部。
  7月12日,正当我攻击第三十四军、在南庄村里与第十总队日寇白刃肉搏的时候,文水敌第六十ー军军部和第六十九师,汾阳、孝义敌第四十三军军部和第七十师,平遥敌第十九军一部,均集结于文水以北地区,声言要开到徐沟地区,协助三十三军、三十四军攻击我军。榆次敌人声言太原大军即要到来,解三十三军、三十四军之围。榆次城、太谷城之敌也准备出城增援。
  兵团指挥机关不断地从电话、电台以及骑兵侦察员、通信员嘴里得到各种情报,情况很复杂,战况很紧张。一方面要消灭赵承绶集团不让它跑掉,一方面要防太原、榆次、太谷方面敌人的增援,一方面又要对付集结于文水以北地区之敌。我们用毛主席的“将侦察得来的敌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毛泽东选集》第一卷173页)这一思想作指导,解决了这个紧张复杂的问题。断定文水以北地区之敌,有增援赵承绶集团和逃回太原的两种可能性,后者可能性较大。对这两种可能性都作了准备,调独立第三旅、独立第七旅、独立第十旅、第八分区部队来对付;依照原定计划加紧对赵承绶集国的包围,加紧对三十四军和第十总队的攻击。所以激战至12日午夜,将第三十四军、第十总队歼灭。
  13日,文水以北地区之敌,沿太(原)汾(阳)公路及其以西之山区向太原逃走。独立第三旅、独立第七旅、独立第十旅、第八分区部队和第二十四旅,截击于太原、交城之间地区,共歼敌一万余,仅第六十一军军部和第六十九师等残部逃回太原。在战地访问的我新华社记者三人也参加了战斗,他们俘虏了敌排长以下三十七人,缴大炮两门、轻机枪两挺、步枪十多支。13日,太谷守敌第九总队弃城逃走,也为我全歼。
  15日,第十三纵队第三十七旅、第三十九旅和第二十二旅攻占西范村,击毙敌野战军副总司令日寇战犯元全福。同日,第十五纵队攻占南席村、新戴村。敌一万余人全部集结于小常村,加强防守,以作最后挣扎。
  战役已进行一个多月,不断行军、不断战斗,部队极其疲劳,有些部队伤亡又相当大;敌人还没有完全歼灭,战斗还要继续。在这种情况下,部队始终保持着坚强的战斗意志,士气旺盛。但也有些部队表现出畏难情绪,想休息一下。兵团及时发出指示,号召全军贯彻毛主席的“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和连续作战(即在短期内不休息地接连打几仗)的作风”(《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247页),以达到全歼敌人,取得全胜的目的。全军响应了这一号召,各级党委、政治机关都派人深入连队,进行政治动员,改变了有些部队的畏难情绪,全年更加奋起,人人奋勇投入最后全歼赵承绶集团的战斗。自7日起围攻赵承绶集团,已经战斗了八天,大军云集,日夜激战,弹药、粮草消耗很大,前输后送非常繁忙。老解放区人民大力支援,大批民兵协同作战,出现许多英勇事迹。在战场地区,我军各部坚决执行党的各项政策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因此,又得到战场地区广大人民的积极支援,帮助我们侦察敌情、瓦解敌军、打击敌人、筹集粮草、运送弹药。广大人民的支援,也是我军能够消灭赵承绶集团的因素之一。
  16日十六时,正当我军发起总攻小常村的时候,敌人飞机七架低空向我猛烈打射轰炸,小常村敌人拼命向榆次方向突围。同时,阎锡山以第四十五师、第四十九师组成南援兵团,进到怀仁镇、马村一带接应。我以第十三纵队、第十五纵队各一部和晋中部队打敌南援兵团,以第八纵队、第十三纵队、第十五纵队主力围歼突围之敌和守在小常村之敌。一举攻入小常村,敌人一群一群地放下武器,第三十三军军长沈瑞被我活捉,躲在小常村一个地洞里的赵承绶,也派出副官打着白旗要求投降。至此,赵承绶集团被我全部歼灭了。
  小常村里,有我们的负伤人员,也有敌军的负伤人员,当地群众很快就把我们的负伤人员送到医院,但是坚决不愿意抬敌军负伤人员。我们的工作人员对群众解释说:“你们痛根敌人是应当的,是对的,但他们已经放下武器,不与人民为敌,负伤了就应当收容他们,给他们治疗。毛主席数十年前就制定了对敌军负伤人员与我军负伤人员一样收容治疗的政策,我们一直是执行这个政策的。”经过我们工作人员的再三解释,群众才把敌军负伤人员送到医院。后来,他们伤愈出院时,有些人感动得流泪,不愿离开医院;有些人发誓说:此生绝不会忘掉共产党毛主席的恩情。
  赵承绶集团被我歼灭后,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又大力支援阎锡山守太原。帮助将介石屠杀中国人民最得力的凶手美帝国主义的陈纳德,又帮助敌人由西安空运援兵。7月17日起,把第三十师陆续运到太原。我军乘胜扩张战果,在忻县方面之警备第二旅、独立第十二旅接到兵团给予消灭第三十九师的战斗任务时,部队中掀起贯彻毛主席的歼灭战思想的热潮。政治部进行政治动员时,引用了毛主席历次关于歼灭战思想的指示,毛主席早就说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31页),要求此次战斗务必将敌全歼,不使漏网。21日,该两旅和第六分区部队全歼向太原逃走之敌第三十九师于小豆罗村一带。我军各部从四面向太原进逼,晋中地区全获解放,阎匪仅据守由五千多个碉堡构成的太原百里防线了。
  晋中战役,由6月11日起至7月21日结束,共歼敌八个整师和一个野战军总司令部、四个军部、两个总队、四个整团以及游杂武装等十万余人;击落敌机三架,缴野炮、山炮、追击炮三百多门,六零等小炮三千多门,轻重机枪两千多挺,长短枪三万多支;解放了灵石、介休、平遥、祁县、太谷、输次、孝义、汾阳、文水、交城、清源、徐沟、晋源、忻县等十四座县城。
  晋中战役获得如此辉煌战绩、是由于我们在军委、华北局、华北军区领导下,掌握毛主席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应用毛主席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发扬毛主席的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执行毛主席对晋中战役的消灭了敌人就是最有效地保卫麦收的指示的结果。
  (作者时任第一兵团副司令员兼副政治委员,本文载于1961年09月01日《人民日报》)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