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夜晚,躺在床上哄小孙女入睡,她却缠着让给她讲爷爷小时候的故事,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制作烟花的事,一幕幕在脑海中显现出来。
我的家乡有过年过节放架火的习俗,每年元宵节,人们把各种烟花绑在一个没有桌面的桌子上,然后一层一层叠起用绳子串起来,再用滑轮吊起,绑在一根高高的杆子上。到了夜晚,举行完迎鼓等活动后,由德高望重者点燃,霎时五彩缤纷的烟花从下而上,依次飞向夜空,甚是好看、壮观。
俗话说,鸭子的孩子会凫水。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我们也学会了制作烟花。首先是准备材料。制作烟花的火药自己配制,一硝二磺三木炭。硝和硫磺得到处去找。木炭可以自制,就是找几根锹柄粗细的柳棍,先挖个小坑,下面放些干草,把柳棍截成尺把长,架在上面,点着后看着柳棍也燃烧起来,着的正旺,中间基本着透时,迅速用土掩埋,冷却后就成了需要的木炭啦。材料备齐,按一定比例混起,上不起火花的石碾碾碎、拌匀,制作烟花的火药就齐啦。接下来,就是制作烟花啦。拿一根硬杂木,把一端车细做成一根木轴,收集来的牛皮纸裁成条,卷在这根轴上,再拿一个木块来回擀,让其卷紧,竖起捣实,让一端密闭,把火药灌入,拿木轴一层层捣实,最后把尾端用木轴一左一右压倒,取一铁锥在捣实的一端扎一小孔,把药捻子穿进去,一个小的烟花就做好了。做好的烟花,人们叫“走犊”,点着以后四处乱窜,要是躲不及,不是烧了袜子就是烫了脚,很不安全。如果把“走犊”绑上芦苇,就成了“起火”,点着以后可以直上天空。
除了“走犊”,按不同比例可以制出“二踢脚”、“沙罐”、“打灯”等火药烟花,不过那是大人们的事啦。小孩子玩这些,意外不断,曾有一次,几个小伙伴用一个纸盒装了一些火药,一个小伙伴不慎把未熄灭的火柴头掉进纸盒,霎那间,一股火焰腾空而起,从几个人的脸上扫过,直接把门顶上的纱窗烧成空洞,几分钟后几个人的脸全肿起来了,黑亮黑亮很是怕人。从那以后,我离那些东西远远的,再也不敢碰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