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的平民本色 作者:祥海 时间:2019-09-20 次数:26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萧红在《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特地提到鲁迅家的三道家常菜:一碗素炒豌豆苗,一碗笋炒咸菜,再一碗黄花鱼。虽荤素搭配,却是简单之极。不仅在饮食上鲁迅特别简朴,就是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鲁迅都是以平民本色出现。这固然与他的惜时如金,不事豪华的个性有关,更与他人生的经历有关。
  在《呐喊自序》里,鲁迅叙述了自己艰难的少年经历。为了给父亲治病,鲁迅几乎天天出入当铺和药铺之间,作为家中长子,鲁迅从小知道生活的艰辛。“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所以,经历了世态炎凉,看透了人情势利的鲁迅,在生活中养成了比较节俭的作风。
  比如1923年,鲁迅先生在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同时还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讲师。当他第一次到女师大上课时,同学们惊异地发现,鲁迅穿着一双胶底帆布鞋,一件已褪了色的蓝夹袍,腋下和肘部还打着补丁。更令学生惊奇的是,他并没有拎着像其他教授那样锃亮的大皮包,而是夹着一个红底黑色线条的旧印花包袱。这就是在教育部任职并身兼8所大中学校课程的鲁迅先生!
  还有,鲁迅写字,几乎不用昂贵的毛笔,他用的是“从小用惯,每支五分钱的便宜笔,名曰‘金不换’”,据他的三弟周建人先生在《略讲关于鲁迅的事情》一书中说:“这种笔,鲁迅先生差不多用了一生,我记不起看见他用过别的笔。他病时,还叫我们托人去买这种笔,但买好寄到时,人已不在了。”鲁迅用的墨,也是极普通的,都是当年学生用的东西。可见一生留下了一千多万字的手稿,25年的日记和5000余封书信墨迹,具有极高书法价值的手迹,竟然大都是用五分钱一支的毛笔写下的!
  其实,鲁迅并不是没有钱,他有三个方面的收入:一是固定的薪水,一是他的讲课费,一是他的稿费。鲁迅曾任职于教育部,从民国初年,到上世纪20年代中期,前后十余年。薪金从最初的60元,逐渐增至每月360大洋。所以说,鲁迅根本“不差钱”,平民式的生活,只是他一贯的生活作风。
  可是,你不要以为,鲁迅是“守财奴”。其实,他很懂得生活,懂得享受人生,对朋友也是很慷慨的。鲁迅的特殊地位,使得他始终跟各个层次的人打交道,特别是那些刚入文坛的贫困青年,就常得到鲁迅的关怀和资助。比如,当时在上海的萧红、萧军,就曾得到过鲁迅先生的资助。一些文学青年常给鲁迅写信,说我们有些事情要跟您谈谈,咱们能不能在某个饭馆聊一聊啊,鲁迅幽默地说不就是宰我一顿吗?鲁迅说要去咱就不要去小饭馆,要去就去大饭馆好好吃一顿,这就是鲁迅的态度。
  从鲁迅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位极节俭而又极大方,极吝啬又极慷慨,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形象;而透过这些生活小事,我们看见了一位极具平民本色的大师形象。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