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师节将至,感慨良多,兴笔述怀。:“传道授业四十秋/退而笔耕不止休/六十花甲历艰辛/八旬耄耋享清幽/曾称老九冠以臭/难忘小将批而揪/今朝国强民富庶/不忘初心献微猷。”
笔者1937年农历丁丑生,今年八十有二。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整四十年。退休后发挥余热,曾修编《清徐电力志》,撰修县文史资料,参与罗贯中祖籍作品研究。爱好书法,为邻友书写建房喜联,笔耕不辍,乐以忘忧。
所居醋都社区曾赠送一床宽大的鸭绒被。此被奇妙,柔绵不厚,夏盖不热,反觉凉爽;冬盖不冷,倍感温暖。仿佛享受在母亲的怀抱里。社区即基层政府机构,即党和国家的象征。这床鸭绒被即是党和国家对我们这些老年人的关怀。每逢过年过节,学校领导登门看望,送来米面油,送来组织领导对我们退休教师的关爱。喜悦激动之情,令人难以言表。
然而,艰难痛苦的岁月,也曾令人苦不堪言。1988年,我妻张俊兰,也曾教书二十五载。她曾出席市的优秀教师,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学子们了解情况后,深知我生活的拮据与艰辛。他们为我送来海棠牌洗衣机,捷安特自行车,表达孝敬之情。甚至筹集款项,帮我度过艰难岁月。每念及此,总感不安。当我略有余钱剩米之时,转赠钱物比我更困难的学生,也可缓解一些我愧疚不安的折磨。
2019年8月18日,在清都酒店,清中高十二班的学生又一次聚会一堂,凑齐41人。久别重逢,会餐摄影留念。男女学生簇拥着他们八十二岁的班主任老师,祝福之声不绝于耳,公推为师居中位置,男女学生维护左右。教师在其他场合是绝对没有如此被真心尊崇与拥戴的。在那特殊年代里,臭老九的命运,更不堪回首。感激之时,想起赵朴初先先[金缕曲] 《敬献人民教师》一首,该曲曰:"不用天边觅,论英雄,教师队伍里,眼前便是。历尽艰难终不悔,只是许身孺子。堪回首,十年往事。无怨无尤吞折齿,捧丹心,默向红旗祭。忠与爱,无伦比。幼苗茁壮园丁喜。几人知,平时辛苦,晚眠早起?燥热寒温荣与悴,都在心头眼底。费尽了千方百计。他日良材承大厦,赖今朝血汗番番滴。光和热,无穷际!"赵朴初先生,必是一位经历过教师生涯的先辈!他的此曲因而写得如此入情入理,生动感人。
不论如何,如今国强民富,海晏河清。我这个八十多岁的耄耋老翁,定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号召,向老英雄张富清学习,在举国上下欢庆新中国七十华诞的大喜日子里,继续奉献绵簿之力,为实现中国梦添砖加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