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京远的说,作过六朝古都,往近里说是GDP过万亿的城市,在中华大地上赫赫有名,谁能与她沾上边,大概也是一件幸事,然而偏偏我就与南京有着不解之缘。
我的父亲1951年从部队转业到南京307兵工厂(现在改名为航天晨光),长兄出生在南京,取名来宁,因此,我们兄弟三人的名字中都带有“宁”字。小女康荘2016年对外经贸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在南京就业;女婿张翌,东南大学毕业后在南京华为工作成家,置房。由于这些原因,我去南京的机会便越来越多。
今年6月底,我与老伴张荷青在南京小住一个多月,和南京有了更亲密的接触,将那里的风景名胜转了个遍,将地方特产尝了个全,风土人情有了大概的了解,于是将这些经历过的东西全都变成了记忆。
玄武湖
南京是著名的几大火炉之一,酷暑来临之际,南京最凉快的地方就是玄武湖。玄武湖湖面上刮起了习习凉风,大片大片的荷花开着,这里成了天然的避暑胜地。
南京的玄武湖公园向来是南京人民的骄傲,来了亲戚朋友,带着见识南京,首先就是玄武湖公园。
小女康荘在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里,带着我们走进了玄武湖。
一道明城墙将喧嚣的闹市与静谧的公园隔离开来。很少有这样一个城市,闹中取静,能找到这么一个大公园。从视觉效果来看,一道深色的城墙,把现代建筑物挡在了自然风光外面。
览山亲水绝佳处,古城翠林绕碧荷。
玄武湖六朝时期就成了皇家园林,明朝时期为黄册库,清朝时期辟为公园,是中国最古老,最大的皇家园林湖泊,当代仅存的江南皇家园林,被誉为“金陵明珠。”玄武湖距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人文历史,方圆将近五里,分作五洲:环洲、缨洲、菱洲、梁洲、翠洲,洲洲堤桥相通,浑然一体,处处有山有水。欧阳修有诗赞扬:“金陵莫美于后湖,钱塘莫美于西湖。”历代的文人骚客,政要名流都曾在此留下身影,皆为后人传为美谈。夏日的玄武湖接天莲叶翠绿了山水城林,映日荷花辉映的满湖秀丽。
时值盛夏,湖水浮涨,湖岸绿柳成荫,湖光山色呈现出一片潋滟葱茏的景象,清风吹过,湖水掀起一丝丝涟漪,茂密的荷叶铺天盖地,莲花朵朵吐放着清香。
玄武湖从6月到9月,设定为荷花节,玄武湖的大红莲是本地特有的品种,花期长,花叶大,颜色鲜,吸引着一群群的游人前来观赏。
荷花一株株地挺立在那儿,它们姿态各异,有的含苞欲放,有的张开了两三片花瓣,有的全部盛开了,宛如亭亭玉立的少女。太阳照在荷花上,更增添了它的色彩,碧绿的荷叶像一个大玉盘,衬托着荷花,美丽绝伦。
一朵朵硕大的荷花,穿着粉红色衣裳,头上戴着黄色的莲蓬,静静地站在那里,一阵风儿吹来,她们翩翩起舞,荷花的花瓣上有一层层的小道儿,看起来更加妩媚动人。
湖面上那一张张荷叶,翠绿的,墨绿的,它们挤挤挨挨,有的紧紧贴着湖面,有的出水很高,还有的卷着卷儿,那些高高挺立着的荷叶,犹如少女跳舞时高高飘起的裙摆,它们全身心地衬托着荷花那美丽动人的容颜,开心地为众多的游人微笑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历代文人墨客赞美荷花的名诗太多太多了。而在玄武湖写出的荷花诗绝对占了大多数。
总统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1949年南京总统府上空的青天白日旗被解放军战士抛下后,毛泽东写了这首霸气的诗词,宣告了一个王朝的结束。若干年后,这个王朝的总统府变成了游人参观的旅游胜地。
南京是一本很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人文色彩。凭吊任何一个遗址,都意味着与沉重的历史对话。以风景论,有山有水,足以和国内的任何一个地方媲美。然而这座城市的长处,还在于它的历史,在于它的人文,没有一个城市能那样清晰地展现近现代史的轮廓和框架。走在南京的大街上,仿佛走在历史浓密的树荫下,到处都是遗迹,到处都是故事,历史留给南京的遗产太丰厚了,南京就是一扇回首历史的窗户。
一日上午,小女康荘陪着我们,径直来到熙熙攘攘的总统府参观。
南京总统府位于长江路,是中国近代建筑遗存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建筑群,占地面积约五万平方米,既有中国古代传统的江南林园,也有近代的建筑遗存,曾经是明初的汉王府,清代两江总督府,康熙、乾隆南巡的行宫,太平天国的天王府,1921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成为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总统府建筑群经历了六朝,明清,太平天国,民国等历史时期,最终奠定了建筑群现今的基本格局。在一次又一次扩建,改建,重建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八条中轴线。这个建筑群包括:门楼、朝房、大堂、二堂、会客室、麒麟门、政务大楼、子超楼、总统办公室、以及熙园、方胜亭、石舫、总统起居室、复园、行政院等等。
总统府内有“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展”,“洪秀全及天朝宫殿陈列馆。”
总统府地处闹市,每天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在众多的人群中,真正懂得历史的人不太多,走马观花的是大多数。作为一个匆匆的过客,我也仅仅是到此一游而已。但是我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南京人民尊重历史,珍惜历史,维护历史,舍得花费精力、物力来修缮历史。他们正努力清理被破坏,践踏的基址,重建家园,这动人的光景我有幸一一看到了。
中山陵
对于一个喜欢旅游的人来说,来南京观光之前最好做一番准备,因为此地的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既有令人惊叹的湖光山色,更有让人追古抚今的人文景观。一个城市有山又有水,已经很不容易,难能可贵的是这些山山水水在南京都有机地和历史文化交织在了一起。
南京的山都不太高,最高的就是钟山,巍巍钟山由东向西,仿佛一把宝剑插立在南京城中。
一个星期日,女婿张翌驱车带着我们游览了中山陵。
中山陵位于钟山南麓,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以及附属纪念建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成为国家5A景区。没有门票,但需要提前予约进入,以防止游人拥挤。
中山陵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登堂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俯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融汇了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中山陵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音乐台、光华亭、流徽榭、仰止亭、藏经楼、中山书院等建筑如众星捧月般环绕在陵墓周围,构成了中山陵景区的主要景观,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含义,又有宏伟气势,且均为建筑名家之作,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陵。”“一座中山陵,半部民国史”,概括的恰如其分。
美龄宫坐落在中山陵不远处的山脚下,1931年始建,1934年建成,是一座依山而建的中西合璧式的建筑,建筑外观采用琉璃瓦和传统彩绘,极富中国古典韵味,建筑内部装饰呈现西洋风格。在三十年代就使用上了取暖壁挂炉,宽大的落地钢门窗,现代化的抽水马桶,马赛克地面,犹如当今现代人的家庭装璜一样。难怪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称赞为“远东第一别墅。”美龄宫的墙上展现着宋美龄的画作以及她的一些生活趣事。
此外,中山陵景区还有明孝陵,紫金山天文台,灵谷寺等景观供人参观。
登上紫金山远望,像《儒林外史》中的菜佣酒保一样,带着六朝烟水味看日落,用脑子去设想那些已经完全消失了的历史遗迹,用想象再现历史的原貌,在南京到处撒落在历史文明的碎片,南京的玩也就离不开精神世界的漫游。在这个南京的制高点上更是如此。
大屠杀纪念馆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
19世纪下半叶,日本逐步走上了军国主义的道路,多次发动侵华战争,犯了滔天罪行。1931年日本畜意制造了九一八事变,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1937年7月7日,日本悍然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同年12月13日,日本野蛮侵入南京后,公然违反国际法,大肆屠杀、强奸、抢劫、纵火,制造了惨绝人寰,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案。南京三分之一的建筑遭破坏,大量财物遭掠夺,无数妇女遭蹂躏残害,无数儿童死于非命,死难者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犯下无数罪行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例,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
在一个细雨霏霏的日子里,我骑着自行车,独自参观了大屠杀纪念馆。我和众多的游人一样,手捧鲜花,怀着沉痛的心情,排队进入大屠杀纪念馆。
纪念馆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是中国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也是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
江东门纪念馆是为铭记侵华日军攻占南京后制造了惨无人道的暴行而建,是中国人民承段全民族实难的实证性,遗址型专史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座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专史陈列馆及国家公祭日主办地。
纪念馆占地12万平方米,馆藏文物20万余件,以大量的遇难同袍遗骸图片、物件、音像资料,4000名幸存者的证词,外籍人士的专题资料,当年参与屠杀的日本老兵证词,全景式地再现了大屠杀的疯狂和残忍。
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警告人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历经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将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纪念馆里,我看到一群群年轻的学生,年幼的儿童,都怀着悲愤的心情在参观,他们非常认真,义愤填膺。我深深地感到,中华民族有望,我们的未来有望,中国人民遭受涂炭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