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的图画 凝固的音乐 ——三峡图纹奇石《昭君抚琴落雁图》自赏 作者:龙潭顽猴 时间:2019-08-19 次数:18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王昭君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她天生丽质,多才多艺,尤擅弹琴。传说,她的绝代美貌与悠扬琴音曾迷住了天上的大雁而忘记了飞翔,落在她身旁。成语典故“沉鱼落雁”中的“落雁”就来源于此。此石左下方,一个古代仕女,头梳高髻,身着粉纱,在山水之畔,大树之下,正聚精会神地轻抒玉手,优雅弹琴。被她的美貌与琴音所吸引,一只大雁横空出世,飞落到她的前上方俯首欣赏;紧挨大雁右翅的一头河边老牛,似乎忘记了喝水,也凝神品味;石的右下角,一人刚探出头来就被她的美貌和琴音惊得目瞪口呆。这不正是当年昭君抚琴,惊落大雁情景的生动再现吗?天地悠悠,美人情深。想不到两千多年以后在昭君故里,长江边上秭归县香溪河畔,竟然出现了这块惟妙惟肖、形神兼备的《昭君抚琴》天然奇石!
  她回到人间,那样灵动自然。她在弹什么乐曲呢?是怀乡?是思亲?是赏景?让人浮想联翩,思绪纷飞,多少美丽的传说浮上心头。真是钟灵造化,奇哉!神哉!
  早就仰慕昭君的人品才貌,我曾去内蒙呼市拜谒昭君墓,今又专程到湖北秭归(今为湖北兴山)寻访昭君故里。或许是此情感动神灵?在秭归新县城,我准备上船走时忽然发现路边一个奇石馆,信步闲逛,—抬头恰巧发现《昭君抚琴落雁图》三峡图纹奇石(原题名为‘高山流水’),就端端正正坐在架上,好像知道我在找她,专门在这里等我。哦,真是太奇了!这不是“有缘千里来相会”之古今奇缘吗?正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天公成奇美。形象、质地、色彩、纹理、声韵、意境、题名、配座等是赏石的主要因素。从石画的表现手法看,有的写意,有的写实,有的夸张,风格不一,神态各异,但都统一在昭君抚琴这一主题之中。从石画的色彩来看,有黑有粉,有浓有淡,但都恰到好处,整体和谐;从石画的构图来看,昭君虽处在石之左下,但大雁、老牛、人面的目光都集中到她身上,以她为中心沉浸在美妙的享受之中。这就更加烘托和突出了昭君的美丽和琴声的精妙。
  这种构图布局与五代大画家顾闳中绘的名画《韩熙载夜宴图》非常相似,其韵味与北宋宋徽宗所绘名画《听琴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图上方,青山巍巍,江水悠悠;图左侧,大树参天,枝叶成荫,这就营造了昭君抚琴的优美幽静环境,也点明了昭君故里青山绿水的特征。整个画面,从景物的布置,到人物神态的刻画都突出了一个“静”字,一个“听”字,仿佛真的有琴声从画中隐隐传来,让观者屏住呼吸,倾耳聆听,从而给人以景美、琴美、人更美的大美享受,使人惊叹大自然的美妙和神秘,感觉到生命力的跃动,领悟到生活的美好,产生追求悠闲高雅生活的向往。真是奇妙无穷,令人叫绝!著名书法家启功曰:“用心听石,可聆天籁”,是也。
  此石石质坚硬,色彩丰富,图像生动,意境深远。与众不同的最大亮点在于:此石集人文历史、古典故事、山水动物于一体,构成一幅全景式的山水人物水墨画。就是说,它将美人与山水融于一处,绘画与音乐天然组合,历史与传说相映成趣,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看似一幅画,听像一曲歌,读是一本史,使人得到文化熏陶、心灵净化、感情欣慰和精神提升。真可谓:“此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此石曾参加2008年山西省第七届开化寺杯奇石精品展,荣获山西省石文化艺术研究会颁发的金奖)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