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天到了,阳光开始变得妩媚起来,风儿变得清凉而惬意,天空则开始变得纯净而晶莹。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最易触动人的心弦,陈年的往事如秋水一样一层层泛开去……
初识郭老师,是在26年前一个凉风习习的秋天。那时,刚走出大学校园的他浑身上下还充满着学生的稚气。板寸头、娃娃脸,虎头虎脑,一双水汪汪的小眼睛还闪烁着孩童般的光芒。上身的一件蓝色西服似乎想增加一点师长的威严抑或是老成,却不料下身一条洗得发白的牛仔裤及一双蹩脚的运动鞋却在不经意间暴露了他年轻的身份。同学们面面相觑:看上去比我们大不了几岁。我们甚至怀疑,这难道就是我们的班主任?
然而,一上他的课,我们就被他渊博的学识所征服。他对文学、尤其是古典文学是那么的痴迷,他讲课时的状态是那么的投入,讲到兴奋处,他并不太大的眼睛里跳跃着一种迷醉的光芒,白净的脸上泛着一层淡淡的红色,如刚饮了千年陈酿一般。他抑扬顿挫地给我们讲《离骚》、香草美人,讲屈原、讲他爱楚国而不被楚王所懂的痛苦,自投汨罗以死报国的悲壮。他用他的真情感染着我们,撞击着我们年少的心灵,深奥的楚辞在他眼里简直就是一块稀世珍宝,让他爱不释手,而我们也对楚辞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对于陶渊明,郭老师又是十分的欣赏,“结庐在人境,尔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种恬淡、自然的生活与心态让他无限神往。他永远在用他的心灵讲课,剖析着文章的深刻内涵,对于作者、人物的喜怒哀乐溢于言表。他认真地作着他的学问,用他的知识滋养着无数渴求的心灵。那时上他的课,对于我们来说真是一种享受。我们快乐地背诵他要求的所有课文,同学们徜徉在古典文学的殿堂里。《离骚》《长恨歌》《孔雀东南飞》……的古诗文几乎人人成诵。他是一个勤奋务实的人。在知识的海洋里,他是那么地不知疲倦。他学的是中文,可是在工作之余,又啃着法律书籍,读着纯英文版的报纸。第一次考取了上海一所大学法律系的研究生可偏偏赶上上海闹流脑,只好作罢。第二年重振旗鼓再去考试,却又因五分之差与自己的梦想失之交臂。等我们毕业之后,他又去考,终于如愿以偿了。他就这样认真地经营着自己的人生与梦想,永远用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着周围的人。
他对我们汲汲于学生会、搞那些面子工程,在人前卖弄之事持消极甚至反对态度。他不在乎自己班里有几个学生会干部,却很在意考试成绩的排名。也许他已经从本质上认识到:只有知识才能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他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们班有两个学生考上了师大,(全校仅有五人)成为郭老师最大的骄傲与欣慰。而这之后,郭老师再没带过班主任。2006年聚会的时候,我终于见到了阔别十年的恩师。不同的是,他在他梦想的天空飞得很高、很远了,他已经在北京工作了。写下这些文字的时候,我真实地感到,郭老师在我心目中的位置是无人能取代的。尽管时过境迁,但我心灵深处的那份记忆却永远不曾褪色。
当京都的第一枚秋叶飘落的时候,我想问:敬爱的郭老师,你在他乡还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