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的记忆里,有这样一节课:那是小学六年级的一节地理课,我接连回答了Y老师提出的N个问题,居然都答对了,看到Y老师赞许的目光,我心里美滋滋的。其实问题很简单,无非是“中国之最”、“某某省的省会在哪儿或者简称是什么”之类,其中一个问题便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什么”,答案当然是鄱阳湖了。也是从那时候起,鄱阳湖便成为我向往的地方,尤其是近年来看过了太湖、呼伦湖、滇池等大湖后,一想到排名No.1的鄱阳湖就心痒痒,真想一睹它浩瀚如海的样子。
2019年1月17日,南昌天气不错,雨夹雪过去了,太阳微微露出了头,气温有所回升,我们决定租车自驾去往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位于南昌市东北、鄱阳湖主湖区南部,是赣江三大支流的河口与鄱阳湖大水体之间的水陆过渡地带,处于东亚——澳大利亚水鸟迁飞线路之中,是重要的水鸟越冬地和中继站。现在正是候鸟越冬的季节,好吧,我们就去观候鸟。
11点半,我们到达保护区,登上观鸟塔,极目远眺,远处茫茫水域中有一细长条沙洲,许多水鸟聚集在那里。因为离得特别远,只能看到一些小黑点,若不是那些小黑点不停地上下翻飞,真以为是枯萎了的荷叶。
附近有家农家乐,旅游旺季不仅提供餐饮服务,还提供游船观光和打鱼体验服务,不过这个时候除了我们没有其他游客。但是农家乐夫妇可没闲着,他们在晒鱼干。鱼都是从鄱阳湖里打的,通常做鱼干的鱼都比较薄,如果鱼肉较厚,就在厚的地方剖上几刀,或者干脆将鱼从中间剖开,分成两片晾晒,以便阳光和风能够大面积进入,加快风干的速度。农家乐夫妇将鲜鱼掏出内脏,放进水里反复冲洗,冲洗干净后,把鱼摆放整齐,然后在鱼身上撒盐。撒过盐的鱼要放入腌池中继续让其充分吸收盐分。等鱼腌好了,拿出来空干鱼身上的水,就可以放在晒鱼帘上晾晒了,一两个小时翻一次,一般三天就可以完全晒干。晒好的鱼干要及时收起来,否则会变硬,营养也会散失。吃的时候,先用水泡,让鱼泡软的同时可以稀释盐分。
夫妻俩生意很不错,一会儿功夫,有两拨顾客来提货,他们也不讨价还价,来了直接装货,想必是老顾客了。后来在矶山去一位老乡家里问路,老乡院子里也晒着鱼。老乡不用晒鱼帘,而是将鱼头朝下挂在晾衣绳上,那是一条大鱼,有一尺长,最宽处有半尺宽,逆光看过去,整条鱼晶莹剔透的,仿佛点燃的一只鱼灯。还有带我们船游鄱阳湖的C船家家里也有鱼干,不过他家的鱼干比较小,品相不太好。看来这边晒鱼干跟晒腊肉一样,是家家必做的,少数人将它作为产业用来盈利,而多数人就是自给自足、为了自家吃的。
继续前进,来到另一片水域,能看到沙洲上有不少白色水鸟,虽然还是看不太清楚,总算不是小黑点了。有的水鸟正在低飞,却并不飞远,而是绕着沙洲盘旋。还有几只灰色水鸟,形体较大,身姿优美,尤其是细长的脖颈,仿佛少女伸长的胳膊,真叫人羡慕,它们长腿立在水里一动不动,又像心无旁骛站岗的哨兵。灰色的水鸟看着像鹳,又像鹭,不能确定,本来鹳和鹭就分不清,离得这么远,越发分不清了。
随后我们来到矶山,所谓南矶山便是南山与矶山的合称。南山与矶山其实不是山,是两个季节性湖岛,这里曾是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时的水军基地,留存有刘伯温钓鱼台、藏兵洞、打钟山等遗迹。岛的至高点建有一塔,名平安塔,相传朱元璋与陈友谅决战鄱阳湖期间,曾在矶山躲过陈兵追杀。朱元璋平定天下后,遂在此处建平安塔,系矶山的镇岛之塔。
来到最高处,塔的一边是绿茵茵的钟山潭水,另一边是茂密的树林,在密密匝匝的枝叶之间,有如盛开的白玉兰般栖满了白色的鸟,细看,鸟肚子是白色的,头和背是蓝灰色的,它们蜷缩着脖子,不飞也不叫,若不是老乡指点,还真发现不了。
Y先生扔了块小石子过去,不待触到树林石子早落地了,鸟儿们似乎没看见,或者看见了,明知打不着它们,所以不屑理睬,依然不飞也不叫,怡然自得地晒着它们白花花的肚皮。有诗曰:“鄱阳鸟,知多少?飞时遮尽云和月,落时不见湖边草。”我特别想看看这些鸟儿同时飞起来那遮天蔽日的景象,但是又不忍心搅扰它们,静静地看了会儿就离开了。
矶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山体主要为红色砂岩。早在明朝末年,便有人来矶山采石谋生,采下的红石被用来做磉柱、墙角,甚至被雕龙画凤,用作房屋饰材。矶山有个红石厂,是解放后成立的,红火过一阵,后来因为红石资源逐渐枯竭,红石厂几近倒闭。平安塔下的钟山潭就是采石挖出的深30米的人工湖,还有建平安塔的那个至高点,过去是个低洼处,高处的石头被采挖后,低点变成了高点。1998年的特大洪涝灾害,南山、矶山被淹,不能说与过度开采没有关系。现在南矶乡政府借助湿地生态旅游,引导村民打造红石文化,将传统红石房打造成集传统展示、休闲体验、特色餐饮为一体的红石风情民宿。C船家告诉我们,当地的产业就是渔业和旅游业,旅游旺季时,几乎家家都有旅游产品——住宿、餐饮、游船观光、土特产、打鱼体验等等。所以说,人类必须与环境和谐相处,好环境就是人类的财富。
在南山和矶山随处可见红房子、红围墙,甚至红灶台、红饭桌、红板凳,这些都是天然红石做的,红得特别鲜艳,特别亮。
矶山有条红石游步道,全线由红石铺砌,将主要的景点连贯起来。我们还有一个发现,就是在院子里、巷道旁有许多柚子树,枝叶繁茂,结满了黄澄澄的柚子。我们好奇的是这些柚子居然没人摘,好些熟透了的都掉在地上,也没人捡,任其腐烂掉。我真有心思捡两个,又怕被当成贼,又担心柚子有毒,只好作罢。后来问了老乡,说那柚子树多是野生的,没人管,柚子能吃,但是当地人都不吃。C船家院子里也有一棵,我们一块钱买了两个,口感不好,汁少,实在没吃的时候啃两口,一路跟着我们从南昌到了吉安,又从吉安回到南昌,最后跟着我们回了家。
继续前进,去往南山。路上见到几处水鸟聚集地,但多数是小黑点,偶尔也有鸟儿从眼前飞过,然而稍纵即逝,抓拍不到。总算拍到了几张不是小黑点的,却又不晓得鸟名,啊。
鹭?还是鹳?
红嘴鸥。这个认识,在昆明滇池见过。
这只冲我瞪眼的鸟儿叫什么?那眼神好犀利啊,叫我不敢与之对视。
来到南山,租了C船家的木船进入湖里,我以为这下就能见到浩瀚无边的鄱阳湖了,结果只看到了湖水退去后留下的湖滩草洲。
木船在湖水里荡,更像是在溪流里荡,荡一会儿,C船家便带我们爬上草坡看鸟,然后继续荡,继续看鸟。鸟儿有一些,不是太多,只能远看,一靠近,它们便飞走了。
下午5点多,该返程了,天空中突然出现了许多鸟,像赶集似的,有的排成了“一”字形,有的排成“人”字形,有的队伍比较乱,但即便乱,也是有群体观念的,绝不会飞到别的鸟群里。我正纳闷,突然想起陶渊明的“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哦,我们要返程了,鸟儿也该归巢了。
回程路上,在一片湿地里,居然看到了一群鹤,比起白天看到的鹳(或者鹭)带着几分呆萌的心无旁骛,鹤不仅灵秀,而且机警得多,从我们发现它们,到它们发现我们飞走,不到一分钟时间。
而在路的另一边,夕阳即将沉入湖里,鸟儿们也赶着在最后一丝光明里归巢。虽然年轻时常常唱起罗大佑的“或许明日太阳西下倦鸟已归时”,却从来不知道倦鸟归巢原来是这样的情景。自驾南矶山观候鸟就在暖暖的桔红色天幕里结束吧。
各位看官别着急,候鸟的故事还没完。1月21日,我们来到象湖湿地公园,一只湖岸边的黑水鸡引起了我们的兴趣。它体长约25厘米,黑褐色,尾下覆羽为白色,小嘴是黄的,嘴巴到眼睛那块是明亮的鲜红色,特别显眼,飞起来的时候,可以看到脚为黄绿色。它边走边埋头在水草丛里啄食。
一会儿,它来到一簇芦苇丛边,唧唧咕咕地叫了起来,那声音不似公鸡打鸣般高亢,也不似母鸡生蛋后的炫耀,那声音小而温柔,夹杂着亲昵。在它的呼唤下,另一只黑水鸡从芦苇丛里钻了出来,后来又出来两只,然后它们一起散步和觅食。我猜它们是两对情侣,因为它们不时唧唧咕咕地腻一阵子,想必是在说情话。
尽管我们蹑手蹑脚,终于还是被它们发现了,它们张开翅膀,贴着水面飞回了芦苇丛中的窝里,好一阵屏息凝气待在窝里不露面。
又过了一阵,它们探头探脑地出来了,似乎先前的危机已经忘却,又在湖岸边闲庭信步起来。后来它们下水了,在湖里翘着尾巴,逆水流浮着。隔几分钟,它们俯首向水里啄一下,估计是啄顺流而下的小鱼虾、小昆虫或小草叶、草籽等。有时候,它们会一个扎猛子潜入水里,半天不露面,几分钟后却在另一个地方冒了出来,想必是水深处有鱼虾,刚刚在水下经过了一番激烈的角逐。
这是在南昌的倒数第二天,多云转晴的天气,有那么一阵子,阳光特别和煦地照在身上,湖边没有其他人,我们就坐在湖边静静地看那几只黑水鸡。突然觉得我们这两个中年人真无聊,跑那么老远的路,竟然只为了看几只鸟。不过这只是一瞬间的想法,一闪而过,随后又觉得在异地他乡花半晌时间看鸟特别有意义,在家里总是各忙各的,早上分别,晚上相聚,很少有这么大块的时间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过问、只陪着对方发呆。
晒足了太阳,继续前进,就不再打扰鸟儿们了。世间万物,各有各的生存方式,尊重它们,就是爱护它们,就是爱护我们的蓝色星球。愿世间处处鸟语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