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戏匣子 作者:丽丽 时间:2019-08-05 次数:212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戏匣子,其实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人们对于收音机的俗称,那时候乡村消息比较闭塞,唯一了解外界的渠道,是通过被人们叫做戏匣子的收音机来接收消息。
  小时候的农村,没有什么娱乐节目,听戏匣子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消遣。那时候的戏匣子还是一个奢侈品,最初的戏匣子是村支书家里配备的工作必需品。长方形的一个木头盒子,有几个突出的旋钮,旋开了就能听到丰富多彩的节目。
  村长家的戏匣子播放时间是受限制的,一般都是宣布重大事情或者每天早晚才通过村里安装的大喇叭给我们播一段歌曲或者小朋友节目。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档小朋友节目叫“小喇叭”,一听到一个清脆的童音喊“小喇叭开始广播了”,我们这些调皮捣蛋的孩子就都安静下来,聚精会神地听下面有趣的故事或儿歌。甚至因为某个小伙伴发出的声响打扰了我们听故事,就会把那个小伙伴一顿痛扁。因为村长家的戏匣子放出的广播是有时间段的,错过了今天的精彩故事,只好再期待着下次了。那个时候聚在一起听广播成了童年最大的乐趣。
  后来戏匣子走进了千家万户,我们就有了更多选择的空间,开始听评书,听歌曲,听广播剧。从《杨家将》到《薛刚反唐》再到《三侠五义》,单田芳的声音就像有魔力的小钩子,一遍遍勾引着我们的耳朵,每听到他沙哑地说出“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我们就会唏嘘感叹,怎么又说完了一集。一遍听不够,还要听重播。听得多了,记住了就会和小伙伴们一起讨论里面的英雄人物,那时候男孩子嘴里都是评书里花里胡哨的拳脚名称,女孩子则羡慕着评书里那些女侠的飒爽英姿。
  当时戏匣子里的节目都是难得的精品,不管是评书,还是歌曲,还是广播剧,还是儿童节目都远远超过了现在的许多电视节目。那些丰富多彩的节目都像有魔法的魔术师,化作一股股电波流向了千家万户,丰富着人们的耳朵。那个年代里我们就是通过这温情的电波度过了一个个温馨的夜晚。
  如今嘈杂的生活闪花了我们的眼睛,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听一段广播似乎成了奢侈,那些年那些围着戏匣子听广播的日子成了生活的绝响,值得我们一遍遍去怀想。
  日月如梭,在岁月的流失中远去的不仅是戏匣子,还有我们纯真质朴的内心。
  戏匣子是一个时代的产物,是那个年代里留在人心底最纯净的记忆,像一朵盛开到极致的花儿,美丽且芬芳着。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