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在清太徐
作者:孙占英 口述 李海清 整理 时间:2019-08-02 次数:612 语音阅读:
1941年春,八路军120师除奸部驻在兴县张家圪垛村。一天,侦察队向队长找我谈话说:“师长决定从师直各机关抽调一批精干的同志成立一个武装工作团,由三支队朱绍田政委负责,到八分区的晋阳平川开展敌后武装工作,咱们单位决定让你去。”我问:“晋阳平川在什么地方?”向队长说:“就在太原城南面,是咱们山西省最好的地方,很富裕,生活条件比山里好多了,是日本侵略者的心腹之地,因此斗争也将更为残酷。”我又问:“参加了武工团,还算不算锄奸部的人?”向队长笑着说:“怎么不算,这是咱120师的工作团,你们先打开局面,随后我们也要去晋阳平川。”工作团的每一个成员,配备一把手枪,所以又称之为“手枪队”。
出发前,我们先到师部列队集中,朱绍田政委给我们讲了组建手枪队的意义、任务和需要注意的问题,大意是:第一,手枪队在中共晋西区八地委和晋西北军区八分区的领导下,去晋阳平川开展敌后游击战,发动群众,壮大抗日力量,建立巩固的平川抗日根据地,第二,手枪队的成员都是师首长指示挑选出来的精干同志,是一支能征善战的队伍,到平川后,一定要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起模范带头作用,不要辜负了贺老总和关政委的期望。朱政委还强调了内部的组织纪律和团结问题,并介绍了敌战区的情况。手枪队共48人,分为5个组,他们是张辅国(张勇)、邵景斋、李邦基、杨玉和、任守珍、老陈……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有好几个是参加过长征的老红军。朱绍田政委是湖南人,近40岁,老红军,是冀中三支队政委,工作能力强,和同志们关系好,威信很高,曾给贺老总当过警卫员。朱政委的马夫老李,警卫员小刘都是河北人,老李年龄最大,40多岁,小刘还不到20岁。
手枪队完成组建后,于1941年3月,到达八地委、八分区驻地交城会立镇,学习政治和军事,各组都派出一名同志到山里挖野菜,打柴,把甜苣菜煮熟放上盐和醋,吃小米饭当主菜,吃得很香,同志们都说:“这儿的生活比兴县好多了。”麦收前开了个会,准备到前方去。朱政委把肖靖同志介绍给我们说:“肖靖同志是清太徐中心县委书记,公开身份是八路军独立团工作团主任,也是咱们手枪队的政委。我们要服从他的领导。”几天后我们到了太原县、清源县边山,同清太徐游击四大队全体指战员及地方干部一起,在太原西山的杏坪村(今属晋源区——整理者)开了大会。清太徐中心县委武装部长郝耀同志介绍了当地的敌情、群众工作特点以及民情风俗,朱政委和肖书记都在会上讲了话。
此后,朱政委,肖书记,四大队副政委马真就带着四大队和手枪队下了山,过了汾河。进入敌占区,人住清徐县西谷村,后又转小武村。为便于活动,领导上把手枪队的同志分为5人一组,另外还有几名队员,由地方党组织安排到隐蔽点上。
谁料第二天,老陈带着他的5人小组(都是老红军,一个四川人,四个湖南人)去活动,在清二区西穆庄村外的高粱地里,被清源伪军大队长带着敌人包围了,他们同敌人短兵相接,拼死搏斗,打死不少敌人,直到弹尽受伤被俘,押送到太原后被日军杀害。遭到挫折后,我们分散活动,组织上安排我到一个粉坊,白天做粉条,干杂活、卖粉、晚上出去割电线、开会或同四大队一起行动。
1941年秋末,日寇第三次“强化治安”后,清太徐平川环境更加恶化,日伪军和敌特人员到处横冲直撞。我方公开的工作员和部队在平川不能存在,撤回了交城山,平川只留下了一部分同志隐蔽工作。不久,由于叛徒告密,又有几个隐蔽下来的同志被捕。我的处境也很危险,敌人常来骚扰。一个晚上,手枪队的李邦基突然到粉坊找到我说:“组织上决定让你想方设法隐蔽下来,保存力量,隐蔽下去就是胜利,有困难自己想办法解决。”
后来我又辗转了几个粉坊,组织上给我搞到了“身份证”,出入太原、太谷、榆次等敌后据点都比较方便了,附近村里的人都知道我是个卖粉的河北家后生,成功隐蔽了下来。
1942年正月,组织上派人来说,朱政委让我回去一趟。我即到了交城山东塔村,见到朱绍田政委。朱政委含着泪对我讲了“小娄峰事件”的情况:我方党政干部及四大队、手枪队的指战员在交城小娄峰村开会时,遭到日伪军突然袭击,双方激战,我方损失惨重,手枪队的同志大部分壮烈牺牲,有的连遗体也没找到。朱政委哭着讲着,听着这令人心碎的消息,想到再也见不上这些患难与共的战友,我的泪水也夺眶而出……
八地委领导同朱政委商量,要把有工作能力,能在清太徐地区坚持敌后工作的手枪队的同志留下来,选了我以及邵景斋、任守珍等五人。朱政委把我叫到他的房间,问我有没有困难,我说:“没困难,只是我的手枪是汉阳造,不太好,想换一把枪。”朱政委让我在现有的枪里挑选一支。他的心情一直很沉重,流着泪挑了一支三保险的二把盒子枪,这是他当贺老总警卫员时用过的,是当时最好的一支。我暗下了决心,重返敌占区,用这支枪杀日本人。为牺牲了的战友报仇。从此,这支枪随我战斗在清太徐直到解放,它多次救了我的命,我和它真有说不完的感情。
三、四月间,我们返回清太徐,参加了地方工作,我任清三区民政助理。不久,清徐县县长王冰、科长张广年、警卫员杨玉和在清徐县六段地庄儿上被日伪军包围,张广年当场牺牲,王县长和杨玉和同志被捕,不久也遭杀害,敌人又欠下了我们一笔血债。一天,传来消息说,敌人又出发在边山“扫荡”。下午,我打听到有三个敌人住在六段底村,就决心先干掉他们。晚上,我和通讯员小赵悄悄地到村,叫出地下党员李三货,问清了敌人的住处,研究了当时情况。李三货回村布置好,然后叫我们进村。夜深人静,敌人也都睡着了,由小赵在外掩护,我一个人摸到敌人的住房,撞门而入,怀着满腔怒火连发六枪,三个敌人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儿就被打死,缴获了日伪谍报主任赵明的新手枪一支,心中有说不出的痛快。
这一“虎穴掏崽”行动震惊了日军,我方的《晋绥日报》也作了报道,清太徐县委对我们进行了表彰奖励。
1943年,我调清一区任民政助理。有一次,我和科长张勇到仁义村,要召集清源城内的街长开会。刚走到村公所对面,就看见有五个日伪便衣站在村公所门外。冤家路窄,要避也来不及了,那五人喊我们过去,越喊越紧。我气坏了,拔出手枪,向敌人走去,边走边骂,一连几个连发,连打带吓,敌人以为让我们包围了,扔下自行车抱头鼠窜。这样一连干了几次,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敌人特务班一个姓杨的班长通过西马峪村村长向我们说好话,还给我们办了几件好事。
小娄峰事件后,我虽留在清太徐工作,但同时仍把自己当成是手枪队的一员。1943年冬,我调到太原县第四区(今晋祠一带)任区长助理,后又调到太五区,(今金胜一带)任副区长,不断打击敌人。那时,西山冶峪村有一个“陶瓷研究所”,实际上是一个日伪据点,我们决心端掉它。1945年2月的一天晚上,我和自卫队队长任恭昌(黄冶村人),率领20多名队员,乔装成日本宪兵队,在他们来不及提防的情况下,发起突袭,摧毁了这个据点。《晋绥日报》作了报道并受到上级表彰,南堰镇也设有一个日伪据点。4月的一天,我们打听到伪军全部外出,只有几个守门的兵,便迅速行动,带领7名基干队员,趁黄昏飞速插入据点附近,先摸掉岗哨,然后进入据点埋伏起来,待外出的伪军返回时,被我们逐一缴械活捉。这次奇袭设伏,共俘伪军30余名,缴获步枪30多支,机枪2挺等战利品。我们当场对伪军宣讲党的政策,讲清日军必败的形势,告诉他们愿意抗日的留下,想回家的发给两块银元做路费。被俘者深受感动,有不少伪军反而当了我们的抗日基干队员。我们就这样一直战斗到抗日战争胜利。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