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报喜容易报忧难”的怪圈 作者:董宇 时间:2019-07-29 次数:249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是信息工作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是党委信息主渠道作用的集中体现。但在实际工作中,“报喜容易报忧难”一直是困绕信息工作的老大难问题。“报忧难”难在哪里?一是有忧不报。有的地方发生了突发性事件,或者是工作中出现了一些差错和失误,就是不上报,甚至千方百计予以掩盖,不愿报、不让报、不会报,结果使问题长期隐藏下来,得不到解决。二是报忧得忧。有的地方报送忧信息后,不仅得不到领导的支持和肯定,反而受到批评和责备,甚至受到不公正处理。三是择忧报忧。一些地方会有选择性的报送,遇到对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困难和问题,亟需上级有关部门解决的困难和问题,外地外单位人员给当地带来的困难和问题才会报送,涉及自身的问题就会隐瞒下来。四是忧当喜报。一些地方出现人为的重大事故,不是从自身及时查找原因、追究责任、吸取教训、制定防范措施,而是渲染领导如何重视,涌现出多少动人事迹。
  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做到喜忧兼报,笔者认为,首先是要树立“报忧得喜”的观念,领导不会因为报问题类信息就批评,可以从小的切口报送,以小见大,从一个具体的方面反映一个大的问题,注重问题的普遍代表性。其次,要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变化、新趋势,避免老问题重复报,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第三,要会报问题善报问题,反映需要上级出台政策支持,反映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客观面临的困难、制约、障碍、瓶颈。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