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行 作者:逯发湘 时间:2019-07-24 次数:187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怀着朝圣的心情,奔向红色的圣地一一延安。车轮在飞驰,但它跑不过我的思绪。我的心早已飞向远方,飞向那心中的圣地,飞向那亿万人心中的圣地。
  延安,早已向往的地方。宝塔山、枣园、杨家岭,早就在脑海中闪现。“心口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档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贴在心窝上。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诗人贺敬之的《回延安》道出了我的心声。
  到了!这就是我从小向往的延安。这就是我心中的圣地。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在这里领导、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实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诞生了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石。
  不仅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指挥了全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为新中国的诞生孕育出一切,创造了延安精神。还有习近平总书记下乡插队七年多,担任最基层的党支部书记,带领众乡亲战天斗地的梁家河。
  第一站,梁家河,陕北一个不起眼、普普通通的小山村。习近平总书记16岁就来到这里,从一个下乡知青,勤学苦干,入了党,担负起支部书记的担子,建起铁业社、磨坊、便民服务店,建成全省第一个沼气池。“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延安精神永远激励着他。
  第二站,杨家岭。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办公地、住宿处,简陋、朴素。中央办公厅、统战部、中华妇女委员会,庄严、厚重。中央大礼堂,群英聚集开七大,毛泽东思想诞生了!山坡下,毛主席繁忙工作后,一块菜地成放松、休息的去处。一个小石桌,几个小石凳,成了接待埃德加.斯诺的贵宾室。
  第三站,宝塔山。夜色下,灯光闪闪映高楼。这是一面旗帜,这是中国抗战的象征。仰望宝塔,思往昔,看今朝,江山来之不易多感慨!
  第四站,枣园。毛主席、党中央由杨家岭搬迁至此。除了地势稍平,和杨家岭别无二致。只比那边多了作战室、机要处、管理局。
  瞻旧址,思党恩,“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更刻骨铭心。延安孕育了延安精神,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的精神动力。1942年12月毛主席第一次提出“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这些,放之今天,也是我们重要的精神食粮。亲临圣地,感受了共产党人不畏艰险,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勇气,感悟延安精神,更好地践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历史使命,以延安精神为指引。延安精神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