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夜读,不经意间看到大宋苏东坡大学士的葡萄诗一首,心中窃喜,细品之余,韵味未尽,受益颇多,令人难以入眠。
这首诗源于《东坡集》,题目是《谢张太原送葡萄》。诗曰“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唯有太原张县令,年年专遣送蒲桃”。短短的一首七言绝句,却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珍贵信息,现分享如下。
据集中所言,这首诗作于苏轼青年时初入仕途履职陕西凤翔期间,宋仁宗嘉佑六年(公元1061年),“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这位大宋朝的青年才俊,第一次担任国家“公务员”就被派到大西北去历练,做了凤翔“市委秘书长”,但也许是因他恃才傲物、锋芒太露的缘故,在“秘书长”的位子上过得并不舒心。一个满腹诗华,自傲不凡的他不甘寂寞。据《宋史·陈公弼传》中说他:“轼官于凤翔,实从公二年,方时是,年少气盛,遇不更事,屡与公争议,至形于颜色……”从他这首诗中“冷官门户日萧条,亲旧音书半寂寥”也反映出当时他的心情。担任副职,事务不多,百无聊赖,亲朋好友也少有慰问,这对于年轻气盛,抱有经邦济世大才的苏东坡来说,无异于当头一击。但就在这清斋冷衙之际,一个来自太原的张姓县令朋友,却年年按时给他送来甜美的太原葡萄,这份友情,着实感动了苏轼,令他难以忘怀。
据《汉书》记载,葡萄是“张骞使西域还,始得此种”。它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所以名称翻译有多种,如蒲桃、蒲萄。诗中所说的“张太原”、“张县令”无疑就是说太原的张县令。清源即是太原的一个县、清源又盛产葡萄,早已是天朝供品。张县令无疑是清源的县令给他送去清源的葡萄。这说明了清源的葡萄在当时的口味是甜美的,可以赠送朋友的礼品,这也说明清徐葡萄历史的悠久。唐代诗人刘禹锡就有诗云:“自言我晋人,种此如种玉,酿之成美酒,令人饮不足”。这也足以说明清徐葡萄源远流长,早已是驰名天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