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情思粽香浓 作者:全南 时间:2019-06-05 次数:153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又到了,但是随着网络通讯的日新月异,人们互致祝福也越来越方便及时,但是,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节日不能互祝快乐,最多互祝“端午安康”。为什么有如此的禁忌?首先让我们对“端午节”的来历多一些了解。
  “端”字有“初始”的意思,因此“端五”就是“初五”。而按照历法五月正是“午”月,因此“端五”也就渐渐演变成了现在的“端午”。
  “五月五,过端午。点艾叶,挂柳枝,香草荷包五彩绳,炸油饼,做米糕,油饼子卷糕赛过年……”还记得这样的歌谣吗?歌谣像淙淙流淌的清亮山泉,响亮,动听,绚烂,多彩,被记忆之门悄然打开,显露出温馨如昨,甜美似梦的一页。
  还记得那时候,睡梦里,似乎有人在动胳膊与脚腕,睁眼一看,胳膊腕与脚腕里,被拴了一根细细花花的五彩绳,据说,这彩绳儿能辟邪,小孩要从端午一直扎着它,直到五月十三日,找一墩马莲花,放到上面,就能驱虫赶蚊,惊吓草蛇,消灾避难,逢凶化吉。扎了五彩绳的,即或碰到蛇既不缠身也不伤人,五彩绳是母亲用她黑黑长长的头发,从走村串户的货郎担那儿换来,端午节前搓好的。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还有更多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屈原无疑是中国的诗神,人们之所以用一个节日来纪念他,是因为自从屈原成为这个节日的主人之后,这个节日就成了人们为自己生存的光荣而努力而牺牲的节日。所以说,五月五日是个毒日,是个悲壮的日子,是个祭祀日子,在这样的日子大家不能互祝快乐,只能互送“安康!”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