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标先进 改革创新 开创我县乡村振兴新局面 ——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有关乡镇、村委负责人赴临汾市曲沃县参观考察启示 作者: 时间:2019-05-27 次数:19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5月17日—18日,经县政府同意,由县农业农村局牵头,组织有关乡镇和村委负责人赴临汾市曲沃县,就蔬菜产业和乡村振兴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考察学习。此次活动由县委常委、副县长李凤梅带队,一行35人,活动期间,深入了解曲沃休闲农业的发展过程,农产品产销体系等情况,还与曲沃县有关人员就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农业发展模式、休闲农业用地、休闲农业资金筹措等问题进行了交流。通过这次学习对标,在认识到工作差距的同时,也为我县今后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
  树立品牌意识彰显地域特色因地制宜发展
  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晓斌
  一、曲沃经验
  曲沃,隶属山西省临汾市,位于山西省中南部、临汾盆地南端,史称“天府雄风,三晋重地”,素有“桐叶封唐地、三晋发端处”之美誉,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县域总面积437.9平方公里,总人口242889人(2014年数据),辖5镇2乡、158个行政村。先后获2016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中国黄瓜之乡、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蔬菜重点县、全国农技推广示范县、全国小麦高产创建示范县、国家级设施蔬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山西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山西省出口蔬菜质量安全示范县、山西省现代农业示范县、山西省“一县一业”蔬菜示范基地县等荣誉。
  (一)乡镇产业特色鲜明,全力打造农业品牌
  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曲沃县按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的要求,遵循“市场化引导、区域化布局、园区化发展、规模化经营”的思路,大力推进了太子滩现代农业(乐昌镇)、曲村现代农业(曲村镇)、磨盘岭现代农业发展业(史村镇)、里村红提葡萄(里村镇)、北董优质大蒜(北董乡)、浍河北岸观光农业(史村镇)、高显汾河滩涂循环农业(高显镇)、杨谈精品水果(杨谈乡)等八大系列园区建设,每个乡镇都建设有结合自身产业特点的特色园区。同时注重品牌建设,全县统一打造,产品均以“晋之源”、“晋沃”统一冠名,统一生产标准,
  规范生产流程,严格产品质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得到市场认可。蔬菜种植面积占到全县耕地面积的40%,已成为全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二)深度挖掘晋国文化,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在乡村旅游业发展上,曲沃县充分挖掘晋国文化资源,积极整合全县乡村旅游资源,大力推进了晋国博物馆旅游区、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磨盘岭现代农业观光区、太子滩温泉度假区、浍河水岸风光旅游区、景明生态旅游区和晋园、申园、绛园、顾园、中国成语文化城、《晋国风云》剧场等景区项目的建设,一个以“晋文化”为主线、以“六区四园一城一场”为支撑的全县域、大景区乡村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三)全局统筹因地制宜,合力推进乡村振兴
  曲沃县根据每个乡镇的产业和地域特点,因地制宜,分别打造农业产业园区和乡村旅游景点。全县一盘棋,总体统筹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各个部门齐心合力、集中资金、全力打造,经过连续3-4年不断投资建设,一幅“村中有景,景中有村”的美丽宜居乡村画面初具雏形,不仅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而且使得农村环境得到改善,农民从中得到实惠。
  二、我县的发展优势和困难
  比之曲沃县,我县地域大,人口多,财政收入高,又处在太原近郊,交通便利,是太原的“菜篮子”基地,又是闻名遐迩的醋都葡乡,发展乡村旅游优势明显,振兴乡村基础条件较好。
  但优势也会转化成困难。离太原近,企业多,人们外出打工者较多,真正扑下身子搞农业的少。农业周期长,打工挣钱快,年轻人不愿搞农业。一些地方出现了“懒汉地”,仅简单种植玉米作物,收入非常低。而那些经济效益高,但投资成本高、费时费力的经济作物(如蔬菜、葡果等)不受青睐,直接导致调产难,“一村一品”难以形成,即使在经济作物种植区,因为难以统一规划,农民各自为政,形不成规模效应,质量参差不齐,没有统一品牌,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产业建设不明显,区域小而分散,难以有效开展乡村旅游。
  三、今后发展的改革措施
  (一)因地制宜发展,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
  要根据我县实际,科学编制《清徐县乡村振兴规划》,按照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注重保持乡土风貌,编制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形成“1+6+3”规划体系。重点抓好100个村“一图、一表、一说明”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做到全县统筹,一张蓝图干到底,多措并举、部门联动,持之以恒推进乡村振兴。
  (二)彰显地域特色,精心打造乡村旅游
  全力打造醋都葡乡文化品牌,充分发挥清泉山庄、葡峰山庄、宝源老醋坊等乡村旅游资源、生态和文化优势,发展适应城乡居民需求的休闲旅游、餐饮民宿、文化体验、健康养生、养老服务等产业。重点建设醋都小镇(孟封镇)、甜蜜小镇(马峪乡)等一批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
  (三)树立品牌意识,推动我县农产品走出家门
  高标准谋划、高规格举办葡萄采摘季、醋文化节、第二届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会等节庆和会展活动。高标准推动品牌建设,推动农产品无公害、绿色及有机认证,打造一批质量过硬、老百姓信得过的农产品品牌商标,推动清徐优质农产品走出山西,走向全国。
  产业方面:组建成立农技服务队伍;注册县域蔬菜品牌(类似于清徐葡萄);出台蔬菜品牌质量标准。
  以集义、徐沟、柳杜为主发展设施蔬菜,加快建设果蔬交易市场,并借助“定制公交”的政策优势,结合蔬菜品种和生长周期,定期举办蔬菜购销推广活动;同时延长产业链、引导发展活体蔬菜和净菜供应。以王答、孟封、西谷为主发展樱桃、红心火龙果等经济作物;以马峪为主发展葡萄产业,加快品种的更新换代。
  按照“一乡一园”的思路,发展田园综合体。如:西怀远—清德铺—杜村、东青堆—南青堆—温南社连片规划发展乡村体验游;大北—小北、东高白—中高白—西高白以工哺农发展花卉等。
  生态宜居方面:按照“三分钟见绿地、五分钟见公园”的思路,擦亮清徐文化名城的这张名片,提升尧文化、罗文化、醋文化和葡文化。建议:建设四园。即:醋园、葡园、罗园、尧园。
  开阔视野开拓思路大力发展生态观光农业
  东湖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郝振鹏
  一、主要收获
  1、政府扶持引导,走规范化发展之路。曲沃县从2016年开始,短短3年多时间,曲沃农业逐步从传统的种植农业到种植观光农业,再发展到现代的种植+观光+休闲度假的农业结构。
  2、旅游类型多样,走品牌化发展之路。曲沃县依托晋国博物馆这一四星级景区,以“晋之源”统一冠名建设八大精品园区,实行多元化发展,形成了红色旅游、乡村花园、观光农园、休闲农场等多种类型。特别是乡村旅游产品一枝独秀,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了周边村“一村一品”的快速发展,休闲农业在旅游、教育、环保、医疗、经济、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突出主题创意,走精品化发展之路。不求“大而全”,追求“小而美”,每个景点细节十分精致和自然生态。如里村镇朝阳沟景区,2016年以来,先后投资9000余万元,历经四期工程建设,基本形成了“四区两馆二十景”整体格局,2018年底景区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
  4、注重有机农业,走生态环保发展之路。磨盘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位于史村镇西海村。从2002年启动建设以来,大力发展设施蔬菜产业,同时在“吃、住、行、游、购、玩”等旅游环节上做文章。重点打造“黄瓜之乡”品牌,蔬菜种植合作社为农民提供资金、技术、销售支持。园区大棚已发展到2000栋,日产500吨“磨盘岭”牌无公害黄瓜,产品销往太原、西安等大中城市。
  5、产品层次多元,走精品化发展之路。曲沃乡村旅游产品以放松身心和休闲度假为主要功能,兼具乡村观光、农事参与、田园采摘、特色美食、商务休闲、乡间娱乐、民俗体验、旅游购物等功能。旅游产品层次比较全面,面向高中低各个层次,能够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
  二、感悟和启示
  1、注重规划选址。项目的建设要尽量挖掘当地的资源优势,如温泉、江河、岩石、古村、古树、寺庙等,在选址规划方面,要注意旅游的“点、线、面”串联营销,这样便于旅行社包装不同的旅游线路,进行分类营销。
  2、注重深度体验。休闲旅游要根据不同主题,吸引不同文化、年龄、层次、背景的游客,必须注重旅客情感和生活体验,避免“千人一面”。
  3、重视宣传营销。具体到我县来看,全县上下要按照“国际休闲慢城、中华醋都葡乡、三晋文化水镇、太原花园客厅”定位,整合我县悠久的醋文化、葡萄文化、罗贯中文化优势品牌,利用好东湖、莲花池、白石河等水系,发展生态观光旅游,加快建设“创新活力之城、美丽幸福清徐”。
  创新驱动规范引领文化先行
  清源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李存奎
  一、找准立足点、创新驱动,构建清晰的现代农业发展蓝图
  曲沃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资金投入大、科技含量高、经营管理机制新,具有很高的综合经济效益;旅游景区充分挖掘所拥有的诗经文化、红色文化、古建筑等资源,实现了文化旅游与现代农业的融合。对我镇来说,要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一主线,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创新示范、典型带动”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挖掘各村发展潜力,争取做一个成一个,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二、找准切入点、规范引领,形成合理的现代农业产业结构
  (一)发挥集约作用,带动周边种植结构调整。
  2018年清源镇以西范庄,吴村为试点,组建“农业专业合作社”,分别采用“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种植环节由农民负责”的“三统一”模式和“资源变资产、土地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模式,科学、高效种植高粱,为醋厂、酒厂提供优质原料,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9年在合作社试点的基础上,成立“太原市清兴农业产业化联合社”,辐射带动周边13个村,服务面积达一万多亩,继续推广种植优质杂粮。下一步要学习曲沃经验,加强与省级杂粮种植科研中心对接,加强技术保障,为杂粮种植推广提供基础保障;发挥市场引领作用,发展杂粮加工产业,实施品牌战略,延伸产业链,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搭建便民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推动“互联网+农业”发展,为农户提供全方位服务,强化合作社规划化建设,走出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发展路子。
  (二)挖掘特色资源,打造特色旅游小镇。
  清源镇平泉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有古清源八景中“平泉流碧”、“中隐环青”两景,现在仍是清徐县岩溶泉水出露最多的村庄之一,拥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泉水10眼,以及众多的古树名木资源。
  平泉特色小镇的建设要瞄准特色,定位在“泉水文化”上,做好“泉文章”。以清泉山庄和平泉古村为两个核心,形成“一轴两翼十二个板块”的总体布局,按照“平泉水.人家.滋润生活”的开发经营理念,结合原有的生态、农耕、红色、晋商、儒家、宗教等文化,着力打造农业观光采摘、生态旅游休闲、特色农产品加工、红酒文化品鉴、葡萄科研开发、特色养殖观赏、养老敬老的幸福工程为一体的慢生活近郊乡村旅游区。建成后将成为太原、清徐及周边市民休闲的后花园,平泉村民宜居的新家园,旅游产业发展的幸福园,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丰收。
  三、找准支撑点、文化先行,把握新时代农业农村发展新要求
  在曲沃学习中,我感受到当地政府对红色文化、诗经文化等传统文化的重视与引导,通过传承这些优秀的文化有效提振农村精气神,孕育了社会好风尚。在乡村振兴的五个总要求中,乡风文明是“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支撑和保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组织文明村、道德模范、文明户的评选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有效助力环境卫生整治、文明新风树立、重点项目建设等重要工作,形成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奔发展的良好局面。
  对标对表学习用心用力实践
  马峪乡党委副书记、乡长牛俊斌
  一构思主框架,规划大方向,以战略引领发展。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首先要做的就是理顺发展思路,搭好发展框架,做好乡村振兴规划。要紧紧抓住我县“两年形成特色、三年大变样”的战略部署以及撤县设区的难得机遇,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围绕葡萄这张名片做文章,以“三增”(增收致富、增绿护绿、增进福祉)为目标,深入实施经济作物的引进和连片种植,大力推进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加大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积极打造“甜蜜小镇”田园综合体,全力打造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特色全域旅游,使马峪乡成为春有绿、夏有花、秋有果、冬有景的生态农业旅游观光园区。
  二内化好经验,探索新模式,以创新带动发展。
  曲沃依托晋文化,一乡镇一景区,以点带面推动全县经济整体提升,叫响了“诗经山水、晋都曲沃”的旅游品牌,形成了“六区四园一城一场”的全域旅游新结局,特别是诗经故里田园综合体景区、磨盘岭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文化园发展模式值得我们学习。类比我乡“葡峰山庄森林公园”,既要做山水文章,也要打响葡萄品牌。以葡萄文化为根基,融合地域特色培育清徐特色文化,以葡萄田园为基础,构建农业+旅游+健康核心产业体系,促进山地旅游与休闲田园协同发展,打造以葡萄为鲜明主题的集种植、观光、休闲、运动、度假多种功能为一体的中国首家葡萄产业复合型·特色田园综合体。大力实施以葡萄文化为主旨的甜蜜小镇项目建设,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经济发展的总抓手,并通过旅游带动周边农户就业和发展。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方式,规模化、产业化种植,以土地、资金、技术入股带动群众致富增收,推进乡村振兴。
  三聚焦可持续,激发原动力,以产业助力发展。
  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双向发力,内外兼顾全面提升。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以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生态环保,加入智能科技元素,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以农村人居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为契机,一手抓净化、硬化,一手抓文化、绿化,一手抓美化、亮化,不断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乡村。启动都沟河生态廊道景观绿化工程,实施西边山增景增色、改线307等通道绿化工程,大力推进创森工程,实施荒山造林提档升级工程,发挥好葡峰森林公园引擎作用,以“生态美”带动“产业兴”、“百姓富”。聚焦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推进麦地掌和李家楼煤矿、小回沟煤业有限公司等工业与一产三产的融合发展。
  传承历史文脉发展一乡一品
  柳杜乡党委副书记、乡长黄治国“道路建成风景线,乡村建成旅游点,全县建成大景区”,在曲沃已成为生动实践。通过实地看、听介绍,我们不难发现,曲沃旅游产业的优势在文化,特色在乡村,除城区的四个园林和晋国博物馆,六大景区都位于乡村及周边,且文化特色鲜明,均属于乡村旅游范畴。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植入文化元素成为丰富景区内涵的关键,以诗经山水文化、晋国历史文化、桥山黄帝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整合水库河流、田园风光等自然景观,打造出一批透着乡情、乡俗、乡愁的美丽宜居、宜业、宜游的示范村和田园综合体,构建起曲沃县域大景区的发展格局。
  清徐是山西特色文化的缩影,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从人文景观看,都沟石窟与晋北佛教文化一脉相承,徐沟天禄堂和大常秦家曾是晋中晋商文化的代表,尧庙四季八节先于晋南根祖文化,汾河晚渡、净梵晨钟、中隐环青、平泉碧流、陶唐古迹、里克遗祠、白石云松、青堆烟草等古八景,为我们讲好清徐故事提供了丰厚的资源;从文化资源看,老陈醋传统酿造工艺使清徐醋文化享誉全国,葡萄文化见证了特色种植产业的发展历程,贯中文化推动了红学的研究,砖雕技艺代表山西古建特色,彩门楼和背铁棍体现了民俗文化的繁荣,面食和酱肉将山西餐饮文化推上前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传承挖掘,融入乡村旅游显得尤为重要;从自然资源看,龙林山、马鸣山原始森林植被茂密,葡峰山庄景色秀丽,穿境而过的汾河形成大面积湿地,与白石河、东湖、清泉湖、清泉西湖构成灵动的风景;从产业特色看,通过实施“减玉米、增葡果、扩杂粮、强设施”战略,培育主导产业、做强优势产业、发展特色产业和高效设施农业,农耕文化孕育其中。全县建成休闲观光旅游农业点54个,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3个,3A级7个,国家级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2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4星级企业1个,省级示范点5个,省乡村旅游客栈10个,都为全域旅游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合曲沃考察,形成发展全域旅游以下四方面思考:
  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坚持全域策划、统筹规划、组团发展、分步实施的原则,以自然生态为本色,以特色文化为主题,以美丽乡村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打造“一乡一业、一乡一景”。
  二是强化融合发展。以“农旅融合、文旅融合、工旅融合”为抓手,突出产业支撑,以景点为辐射源,带动“吃、住、行、游、购、娱”整体联动,发挥旅游+功能,与农业、林业、工业、商贸、金融、文体、卫生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实施政府+市场+企业+村民模式,打好“组合拳”。
  三是打造优势品牌。以乡镇为单位,引导乡村旅游产业差异化布局、精品化发展,走特色品牌化道路。深度挖掘各乡镇历史、生态、人文、产业等特色资源优势,特别是将文化创意和休闲体验元素根植于景点景区打造,集中力量开发醋都小镇、甜蜜小镇等特色小镇和田园综合体,由“点”及“面”,内外联动,做好与省内及周边旅游线路的串联衔接,打造生态旅游、农业观光游、历史文化旅游等多种类的特色旅游产业带。
  四是节庆广聚人气。争分夺秒地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细节打造和品质提升,同步开展“一乡一月一节”活动,精心打造一批脍炙人口的特色小吃、文创产品、情景剧目、非遗演艺和旅游亮点、消费热点。邀请省内外各大旅行社和新闻媒体来我县进行合作对接、开展采风报道,面向更高平台、更大范围开辟精品旅游线路、研发旅游产品,通过电视、报纸、微信等各种媒介掀起宣传热潮,不断提升节庆活动的吸引力、影响力和美誉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宁夏时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当前,无论是从经济规律、发展趋势,还是从上级决策、清徐实际来看,推动清徐全域旅游大发展、大提质、大跨越,正逢其势、正当其时!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