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根青阳河 作者:珏山 时间:2019-05-22 次数:455 语音阅读:语音阅读
  
  
  李君每每得空,便骑自行车沿西边山的乡间公路锻炼身体,可倒背如流说出骑行路过的每一个村庄的名称等物事。当谈及晋源青阳河村名时,立刻引起我的注意。首阳山、少阳山、青阳河这些地名有什么内在关联么?何不前去一探究竟。
  青阳河村位于太原西山神仙峁下,左为牛家坪,右为佛头岭,三面环山,有青阳河从村中流过。
  天下张氏出晋阳,开宗立姓在青阳。青阳河村名的由来可以追溯到黄帝时代。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云:“黄帝子少昊青阳第五子挥为弓矢,子孙赐姓张。”古青阳国是少昊的封国。《世本·五帝世系》云:“青阳即是少昊,黄帝之子,代黄帝而有天下,号曰金天氏。”唐代林保《元和姓纂》和宋代欧阳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均载:“少昊青阳生挥,挥为弓正,始为弓矢,子孙赐姓张”。《尔雅·释诂》云:“正”即“长”。“弓正”即为“弓长”,“弓”“长”合二为一便是“张”。张挥夜观弧星,受到启发,发明弓箭。借助弓箭这一先进工具,华夏率先进入狩猎时代。
  少昊青阳生张挥,称一世祖挥。挥生昧,称二世祖昧,昧生台骀,称三世祖台骀。远古晋阳的开拓者——张氏三世祖、汾神台骀与晋阳和汾水有何关系呢?史载:“(张)挥之子昧,昧之子台骀,父子二人共同治理汾洮两水,乃有功之臣,颛顼帝封其于晋汾间理政事,后尊为汾河之神”。张姓出少昊青阳氏之子挥之后,引以为傲,以“青阳”为家族堂号。
  为纪念贤明的祖先,人们在古青阳国的中心领地,也就是青阳河村南摇仙葫芦谷内,修建了青阳庙。庙坐西朝东,背靠青山,位于神仙峁东西中轴。其选择的地点、朝向,都反映所要表达的思想。放眼望去,山势浑伟,呈龙椅形,尽得地望。制高点的神仙峁,传说八仙中的张果老,虽久居中条山,不忘初祖地,往来会仙于此。神仙峁下端有饮马槽,据说八仙常在此处饮马。青阳庙始建年代已不可考,被毁时间也没有具体的记载,道光《太原县志》卷三有笼统的文字:“青阳庙在县西十五里,今废。”
  夕阳西下,我们与放羊老汉抽烟攀谈,他皱着眉,吐着烟,说看得见年月和人力对这里的扰动,挖土整田,开山取石,“葫芦”的形和势,变得不易辨识。前些年有人想动工复建青阳庙,谁知“三官庙的镲儿,敲一敲就放下了”,并指着庙址南的下手方向说,那处就是张家坟地。
  我终于明白,青阳河、首阳山、少阳山的的确确有着很深的内在关联。
  中条山,在永济东南十五里,又名首阳山。据《史记·伯夷列传》载,伯夷叔齐“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他们的气节名扬天下,尊为义人楷模。
  古交马鞍山,又叫少阳山,有狐突墓葬,又名狐爷山。因狐突教子“忠臣不事二主”,成为忠文化的发源地。
  青阳河历史悠久,五千年前,作为黄帝第五子少昊青阳的封国而得名。张挥,发明弓箭,台骀宣治汾洮两水,张氏家族成为中华民族勇于创造,勇于发现,不怕艰难,敢于奋斗的一族。
  古青阳国有多大,已难以考证。清顺治《清源县志·都分》中,记载的白马一都有村名,叫做青阳沟,清光绪《清源乡志·城池》中载有“南关为梗阳城,门有四,东北曰延昌,东南曰青阳,俗名小东门……”古青阳国的跨度由此可见一斑。
  三个地方、不同的姓氏,均为中华文化、中华文明的孕育之地、发展之族。
  放羊老汉还告诉说,每年都有许多人来此问祖寻根,尤其是清明时节。
  我问,都是张姓的人吗?
  人很多,各种姓氏都有。就像你们。
  却原来,人们到此,是来问祖寻根的,问的是文化之祖,寻的是文化之根。
  
CopyRight 2005-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版权所有:清徐县融媒体中心
清徐融媒 ( www.cuduwang.com) 版权所有,未经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违者依法必究。
新闻热线:0351-5724342 5729429 地址:美锦北大街118号(原县质监局办公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