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与老伴散步时,偶然在一家小饺子馆门前,发现两只红色酒瓶,色彩绚丽、外形别致,所以要了回来。后来在一垃汲桶旁,又发现了一只蓝色的酒瓶,不加思索地捡了回来。这三只酒中,有一只瓶底有“景德镇制”的蓝色印记,引起了我俩对酒瓶的兴趣,于是,开始有意识地收集被人丢弃的酒瓶。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数月就捡到各色各样的酒瓶百余个。占据了室内一角。闲暇时摆弄摆弄,欣赏一凡,别有风趣。
酒的门类很多。除红酒、黄酒和一些果酒外,大多是无色透明的。在竞争激烈的市场,要想受到人们的青睐,能在繁杂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得穿上漂亮的外衣。所以,越来越多的厂家,在白酒的包装上大下功无,不惜血本。有的包装成本甚至超过酒水的成本,不惜负出更大代价。在花丽的酒瓶中,装得大多为中小酒厂生产的中低档酒,人们喝着“高档”酒瓶装着的酒,享受着“美”味。
在形美色艳的酒瓶中,我喜欢红色的玻瓶,摆在那里的红酒瓶,像熏熏的一片火,又像舞动的多面旗。国人喜欢红色,红旗、红灯、红春联,红衣、红烛、红喜字,红歌、红书、红领巾……红色是喜庆之事的主色调。婚宴、寿宴、老同学聚会、老战友相聚,……的餐桌上,开一瓶红瓶酒,喜庆吉祥的气氛会扑面而来,在欢歌笑语中,酒杯中盛着满满的幸福吉祥,在觥筹交错中,品味着友谊亲情;在一醉方休时,共同祝愿幸福平安。如果在文朋诗友聚会的亭台间有一瓶红艳艳的瓶酒,说不定这些文人骚客会诗兴大作,“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创作出“涌诗向天天亦惊”的绝妙篇章。我更喜欢瓷酒瓶。酿酒制陶瓷技艺,在我国都有五千年以上的历史了。酿酒用得瓷(陶)缸,至今还在延用,藏酒运酒也是用陶瓷制品。用玻璃瓶盛酒的历史也仅为百十年。在我捡到的瓷酒瓶中,大多数是白底蓝花的“青花瓷”,这些青花瓷酒瓶,虽然形状不同、纹饰各异,但它们都具有明快清新、雅致大方的特点,很耐看很吸引人。有几只叫“梅瓶”的青花瓷瓶,更让我爱不释手,她喇叭小口上塞着一个裹着塑料密封圈的瓷塞,在短小的瓶颈下面是丰满的瓶肩,较瘦的瓶身立在稍微宽大的瓶足上,她挺拔而秀气,俏丽而不俗的造形,给人以美的感觉。有只瓶上的花纹,更具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身披战袍的一员将士,骑马在危岩嶙峋的山头,凝视着山下浩涛翻滚的大海和翱翔晴空的海鸥。他是谁呢?他来这里有何事?我正思索,几行草书跃入眼前:“观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淡淡,山岛竦峙……”这不是曹操的名作吗!当年他北征乌桓,得胜归来,路经河北昌黎碣石山,便策马登山,山上“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劲,吹得茫茫大海“洪波涌起”。波澜壮观的景色,令他诗兴大作,于是挥毫激书,留下了这首四言绝唱。用他浪漫的激情,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雄伟,描绘了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更抒发了诗人曹操的伟大志向和宽广胸怀。
在搜集酒瓶中,了解了不少有关“酒与瓶”的文化,还常把酒瓶上的故事讲给人们听。此举也得到亲友们的支持。人老了,有点“趣而雅”闲事做做,让时光白白流去,多可惜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