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是父亲节,可是怀念父亲却不只是父亲节这一天。
(一)父亲的名字
父亲出生于晚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农历润八月初八日,乳名“夺京”。当时清政府腐败无能,北京城被八国联军侵占后, 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仓惶逃走。直到润八月初,义和团和满清的爱国官兵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又把八国联军赶走,重新把北京城从洋人手中夺回来。爷爷听到这个消息,心情十分激动,他自幼喜爱武术,曾参加过义和团的斗争,当时恰逢儿子出世,所以起名夺京,纪念这个有特殊意义的一天。后来,爷爷给父亲起学名“润生”,一是意喻农历润八月所生,二是有泽润苍生之意,希望儿子平安,将来做个有用之人。
父亲的字曰“受天”,是受命于天的意思。爷爷五十岁才喜得一子,认为是天意所为,乃上天所赐,所以起字受天。父亲一生性格懦弱,胆小怕事,提倡和为贵,与人为善,所以他给自己起号“有善”。他对我解释说:“古人云,有富贵,莫若有善也。”
父亲从小读书很用功,喜欢看书,写的一笔好字,常给人代笔写作,多与文字打交道,一生中多是在商界做账房先生。解放后当过文书、会计、事务长等,所以人们常称它“先生”。后来人们连父亲名字也忘记了。自我记事以来,父亲常被人称“先生”。后来我和父亲每年清明节回故乡扫墓时,偶然遇到认识他的老人才会叫起他的名字来。我感到有点新奇,而父亲却感到格外亲切,絮絮叨叨地和乡亲们谈论得津津有味。
(二)父亲的遗产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30多年了。他在世时家贫如洗,没有一点积蓄,还欠了许多债务。他临终前眼含泪花,用手指了指床头那个褐红色的小木箱,慢慢地闭上眼睛。
父亲的那个小木箱,是他一生中最珍贵的东西,也是他留给我的珍贵遗产。我当时以为木箱里是父亲多年的积蓄,可以解决筹办丧事的燃眉之急。晚上,当我和妻子把小木箱打开后,才发现木箱内一分钱也没有,妻子顿时大失所望,我却对父亲为我的用心良苦感动得彻夜难眠。
原来父亲的小木箱里存放着他多年来写下的手稿和日记,还有他平时常用的小东西。这些手稿和日记记载了父亲的生平和他坎坷的人生经历,每一件小东西都有着它一定的意义,都是历史的见证。这些手稿是一部饱经风霜和人生磨难的辛酸史、奋斗史。他留给我的虽然不是金钱和财物,但却比钱财还珍贵。父亲留给我的是做人的精神品格和为人处事的原则,是他是要我懂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这些遗物象人生航程中的风帆,鼓励我在人生的旅途中克服困难,勤劳俭朴,奋斗不息。
父亲留给我艰苦奋斗的无价之宝,我把它认真珍藏起来。三十多年来,我在父亲精神遗产的启迪和鞭策下,继承父志,积极向上,在人生的旅途中奋力拼搏。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家生活渐渐好转,我仍坚持勤俭度日的习惯。有一天,我发现儿子学会了抽烟喝酒,手头花钱比我大方多了。为了劝戒他少抽烟喝酒,学会勤俭朴素的好习惯,就把父亲遗留的小木箱交给儿子。儿子看了看木箱里的东西说:“留这些不值钱的东西有何用?”我听了儿子的话,一时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三)父亲的遗诗
父亲生前喜欢写作,写诗的水平虽然不高,蓄雅不足而浅俗有余,但大多都能真实地反映他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他当时的思想感情,现抄录两首。
言志
立志读书学古人,常忧体弱不如心。国家兴亡匹夫责,何日才能壮我身。闻鸡起舞精神爽,运甓习劳效陶君。振作能文能武力,不负将来大国民。君读此语铭肺腑,日进月增必成名。今将箴言录破壁,聊试嫩笔赋闲情。
道拙
人皆道我拙,我亦自知拙。
有耳常如聋,有口不会说。
你自逞豪强,横竖有一跌。
吃跌教君思,反不如我拙。
《言志》这首诗是父亲青年时代所作。他以通俗的语言抒发了自己要从小立志读书学习古人的远大抱负,以及他坚持强身健体,为国家兴亡而发愤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道拙》是父亲中年之后所作,父亲一生从辛亥革命到文革,饱经风雨,多逢乱世,在人生旅途和风云变幻的政治革命中,使他变得胆小怕事,谨小慎微,养成他自甘拙弱的性格,从《道拙》这首诗中充分表达了他与人为善、与世无争的处世原则。父亲的言行和思想也反映在对子女们的教育方面,对我们儿女们的成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四)父亲的遗言
父亲晚年多病缠身,1979年1月8日,因患癌症不幸去世。临终前他对我说:“由于自己无能没刚,一生无有大作为,始终没能让全家过上好日子,这是一生中最大的遗憾。他对自己的丧事再三叮嘱,要一切从简,千万不可多兑飢荒,有口棺木就可以了。
因为当时文化大革命刚结束,改革开放初期,人民生活都不富裕,我家是有名的困难户,我依照父亲的遗言,从县木业社买了口78元的棺材,丧事从简,在亲友街坊们的帮助下,将父亲入土为安。而今,每当我现在看到别人家的丧事办的红火排场时,不由的心中感慨万千。遗憾的是父亲当年没赶上好日子,幸运的是我能过上今天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