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牛广礼(1931年4月—1995年)
清徐牛家寨村人。
农民家庭出身,念过几年高小。
1949年5月参加革命工作,为一军三师七团炮兵连战士。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2年12月调一军一师炮兵司令部管理员,书记。参加过西北剿匪。
1953年赴朝作战,参加过夏季反击战。
1956年6月任301团重炮营三连指导员。1958年由朝鲜回国,驻守河南。
1961年11月任炮兵701团政治处组织股股长。
1968年12月任一军一师炮兵团政治处副主任。
1970年因病回清徐,离职休养,享受正团待遇。
曾在露酒厂帮助工作。
岁月悠悠,人生漫长。牛广礼的一生,金戈铁马,藏冰踏雪,炮火连天,屡立战功。他毕生践行热爱、追求、奋斗、贡献的崇高理念,没有虚度光阴,没有碌碌无为。将青春和热血全部献给了最壮丽的事业。这一位老革命,读懂了人生的真谛。
韩五魁(1924年—2014年)
清徐县六合村人。
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为120师358旅战士。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诸多战役。中国共产党党员。
1970年因病回到清徐休养。
离休前为济南军区总医院医务处主任,享受14级待遇。晚年居住青岛。
罗茂顺(1936年4月—2004年)清徐县大北村人。
1948年7月,罗茂顺12岁时,因为当时在清徐搞地下工作的老师需要撤离,便带着他一块儿离开清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12月在五旅司令部作战测绘班学习。1949年4月在15团司令部搞侦察测绘,参加过太原战役。1949年12月加入中国共青团。
太原解放后,部队改编为7军21师63团,进军大西北。参加过甘肃陇西剿匪,四川剿匪等战斗。1950年3月参加修复天兰铁路工程。
1950年11月部队改编成炮兵,编入32师404团,任侦察股见习参谋。1951年3月入朝参战,提拔为排长。后随404团归属33师建制。参加过第五次战役,东海岸防御战,金城反击战。
身上伤痕累累,荣立过两次三等功。
195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1955年开始后,历任作训参谋,4连连长,团侦察股副股长,作训股长,团副参谋长,1965年任炮兵33师侦察科长。
1967年任407团参谋长。
1969年任407团团长。
1980年罗茂顺因病离职,回故乡清徐休养。
为清徐县第十届,十一届人大代表。
他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一名朴实的老兵,是时代的骄子,共和国的英雄。一个人的一生,该怎样度过?应体现出什么价值?如何才能做到无怨无悔?罗茂顺用他的一生做了最好的回答,以实际行动树立起了一座丰碑。
王德胜(1923年3月—2007年)清徐县赵家堡村人。初小毕业。
1948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西北警备二旅四团一营机枪手,参加太原战役中攻打牛驼寨的战斗,他们营为主攻,部队伤亡很大,敌我双方反复争夺26天,才拿下牛驼寨。随后他又参加了杨家峪、剪子湾战斗,最后突破大东门城垣入城。由于王德胜勇猛杀敌,表现出色,荣立二等功一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授予“太原战役功臣”的荣誉称号。后又随部队转战南北,打遍了半个中国。
在部队历任班长,团司令部参谋,后勤处助理,军械股长,副处长。
1983年12月离休,离职时为驻吉林省四平坦克三师机械化团后勤处副处长。
由四平返回清徐居住,享受副团待遇。
每一个时代都有英雄,无论什么时代,没有人敢说:危险不属于我,苦难不属于我,奉献不属于我,牺牲不属于我。请问,即使不属于你,那它该归谁呢?王德胜的一生勇于担当,勤于奉献,平易近人,善良慈祥,救国于危难,救民于水火。是一位称得上英雄的老革命,无论他的一生是尊是卑,是奇伟是平凡,都是值得我们尊敬与书写的。
武培义(1920年4月—1997年2月25日)清徐县西青堆人。
贫苦农民家庭出身,从15岁就给地主扛长工。
1937年10月,年仅17岁便从地主家偷偷跑出来参加了革命。1938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0师班长、排长。
解放战争中,历任副连长、连长、营长。
建国后,在第一高级步兵学校学习。1952年毕业后在兰州军区交道处任军代表。1954年4月调任陕西军区作战处副处长,后调任武功县人民武装部部长。1969年6月离职,回到清徐老家休养。享受副师待遇。
武培义同志,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先后参加过陈庄战斗、临县战斗、平庄战斗、清简县战斗、关山战斗等上百次战斗。其中在临县战斗和清简战斗中,他机智果断,英勇杀敌,浴血奋战,获得殊荣。特别是在清简战斗中,舍生忘死,深入虎穴,活捉敌军长的英雄事迹,曾被贺龙元帅亲自签署命令,荣记一等功一次。后来由于作战勇敢,多次出色完成任务,又分别荣立过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四次,三等功六次。他身体上伤痕累累,都是历次战斗中留下的不朽印记。其中肩夹骨中的弹壳,一直没有取出来,伴随了他一生,一到阴天下雨就隐隐作痛。
1955年武培义被授予少校军衔,1964年4月晋升为中校军衔。先后三次荣获独立自由勋章,三次解放勋章和独立功勋荣誉奖章。
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事业中,武培义长期从事民兵预备役工作。他坚持学习,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秉公办事,廉洁奉公,为人正派,光明磊落,生活简朴,严格要求家人,始终保持了革命军人的晚节。
生命,对于人只有一次,无论是高贵的,低贱的,悠长的,短暂的,都应该美丽绚烂一次,做到无怨无悔,不留遗憾。自己经历苦难,世人获得辉煌。
武臭元(1932年10月—1987年7月)清徐县南尹村人。
幼时读过初小,9岁开始放羊,12岁干农活,当过油坊学徒。
1948年9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一野七军二十师五十九团三营七连战士。
1948年冬参加太原战役,攻打牛驼寨。并在牛驼寨上坚守了许多天,爬冰卧雪,浴血奋战。总攻太原,当冲锋号吹响时,他英勇善战,跑在最前面,敢打敢拼。荣立三等功一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随后,进军大西北,参加过陕西扶眉战役,宝鸡三桥战役,西北剿匪。
1950年部队改编为炮兵,入朝参战,为高炮64师33营1连司务长,守卫桥梁、仓库,参加过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荣立二等功一次,1953年回国。
1960年为高炮63师628团6连排长。后又提升为指导员。
1965年又奉命赴越参战,出生入死,艰辛无比,在越南作战14个月。
1965年12月1日,628团2营6连,在越南温县执行伏击任务,以28发37炮弹击落一架F—105轰炸机的战绩,创造了歼敌机一架耗弹药最少的典型战例。
1966年8月任炮兵628团2营副教导员。
1971年因病离休,回清徐休养。享受副团待遇。
回清徐后,先后在交电公司,南门饭店帮助工作。
武臭元一生秉性耿直,待人热情,终身践行为人民服务的理念,被人们口口相传。
在残酷的战争年代,流血牺牲的勇士称得上英雄;和平年代保家卫国的将士也是英雄。但是他们不以高、大、全的形象出现,而是普普通通,平平淡淡,就生活在我们中间,与我们同甘共苦,休戚与共,心心相印。武臭元他的名字充满着乡土气息,平民味儿十足,但他是个真正的英雄。
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1840年到1949年的百年沉沦。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1949年到现在的复兴。
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相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
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获得腾飞的翅膀?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若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
钱包鼓起来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吗?
皆从个人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
如果英雄被遗忘,悲哀的决不是英雄。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有能与苍穹比阔的是英雄气概。
任何民族都需要有自己的英雄,作为一个清徐人,在学习全国英雄模范的同时,也应该熟悉自己身边的英雄。
他们是民族的脊梁—革命军人,我们每个人都要牢记。(完)
